在“探究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忽略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木块B左端有一弹簧测力计a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细线将弹簧测力计a与木块B相连,现用水平力Fb拉弹簧测力计b,使木块A向右运动,使木块B处于静止状态,且木块B较长,实验过程中木块B不从木块A上掉下来。
乙方案:用水平力Fc拉弹簧测力计c,,使木块A向右运动,木块B左端细线固定在竖直墙壁,使木块B处于静止状态,且木块A不从木块B上掉下来。
(1)若木块A和木块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某次实验,当甲图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当乙图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c示数为50N,则:
甲图中算出的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甲为 ;
乙图中算出的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乙为
(2)你认为 (“甲”、“乙”)方案,所求得的动摩擦因数更接近真实值。
简述理由 。
(1)0.4 ,0.5(2)甲,理由:甲中木块A不管匀速运动与否,木块B受力必然平衡,只需读出a的读数即可
题目分析:(1)甲图中:因为B受到弹簧a的拉力以及A对B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可知,同理乙图中A受到C的拉力以及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所以
(2)由于乙图难以保证C匀速运动,而甲图中不管怎么拉,B都能保持静止,所以甲方案容易执行。所以方案为甲。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如何通过实验角度来测量动摩擦因素,在操作过程中要总结两种实验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