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猎豹夕阳      

①我第一次见到它,是在风雪的夜里。我是个优秀的登山探险者,经常在这种天气下工作。当时我的帐篷扎在海拔三千多米处雪峰的腰上,它从帐篷外面进来,我惊呆了:一只多么优秀的猎豹!棱角分明的头颅、光洁柔软的皮毛、强壮发达的肌肉、稍稍卷曲的鞭尾,混身上下透出一股逼人的精气和孤独。它一眼也不看我,卧下来凝视火盆,一动不动。我拨了拨火盆,炭火很旺地燃烧着。看来它不会伤害我,因为它不屑,而且它连“怕火”这种动物共有的本能都抛弃了,这使我更惊异。它是怎么到这来的?又是什么原因使它到这来的?想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是不可能的!我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②次日醒来,猎豹正用冷森森的眼光看着我。见我醒了,它一转身出了帐篷。我追到帐篷口,掀起了帐帘。雪地里,它以猎豹家族最优美的姿势向山上跳跃攀爬。我收拾好了行囊,也出发了。我决定抛开原先设想的登山路线,跟随猎豹走,这大自然的精灵值得我信任。山越来越陡,我根本无法再背着帐篷往上爬,上面也不会有扎帐篷的地方,而山顶的夜风能够在十几秒内把我冻僵,所以我一定要在天黑之前登上山顶,到了中午,峭壁已经陡得使我看不见山顶了。这时候,我第二次看到了那只猎豹。

③它剧烈地喘息着,紧张地盯着我,足有十秒钟,然后掉头上了另一条路。我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事让它折回来看我,但我知道必须跟着它,因为它长久地在自然中搏杀,感觉比人要灵敏得多。它一定察觉了什么危险而来阻止我。我上了山的另一边。正是风口上,雪几乎糊住了我的登山帽,我需要不断地清理它才行,风雪不断抽打在我身上,冰冷和孤独几乎窒息了我,但我无暇去想了,我必须快!我看着猎豹的背影,目送它再次远去。因为陡的缘故,它已经不能跳跃奔跑,它把爪甲深深地抠进雪中或是岩缝里,身子紧紧贴着峭壁,向上攀爬,像一只爬墙的壁虎那样敏捷和谨慎。我充满了一股激情,这激情使我在一瞬间忘记了一切。不久,我突然感到峭壁猛地震动了一下。凭经验,我知道另一边发生了雪崩。上帝,要不是那只猎豹,我一定死了。我不禁对它充满了感激。      

④临近黄昏的时侯,我终于到达了山顶。我第三次看到了猎豹。它迎着轰响如雷的厉风,蹲在这山顶亘古不化的积雪中。它身上均匀地撒着金色的阳光,像一尊金塑的雕像,凝重,庄严。它就这么一动不动看着远方。天地都在沉默,惟有风在鸣。

⑤只见在夕阳映照之下,天际处,火红的霞光如大片的玫瑰,点染得群山俱羞,变幻出的橙红色的光华,又从远天一直流到我们的眼前;流云在疾风骤行中如千军万马,轰鸣驰过我们的头顶。夕阳尽情的燃烧在天地间,谱写着光与火的诗篇,叱咤着万种豪迈与柔情,书写着苍穹的无限壮美。      

⑥我忘记了人和动物的界限,和猎豹一起熔进这部不朽的天作之中。我忘情地把手搭在它的头上。它用尽全身力气,向那夕阳长啸一声,长啸声中迸发出冲天的激情,一直奔射到夕阳之外,拥抱着天宇中的一切!

⑦天快黑了,我们必须下山了,我推了推猎豹,它不动,再推,还不动。这时我才发觉它已经被冻得僵硬了。啊,这猎豹,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竟是为了看一次这样的夕阳!我由衷地对它产生了敬畏。我回想着昨晚的情景,终于明白它为什么会钻到我的帐篷里:未达心志,它不愿死,它必须取暖藉以保持生命的延续!现在它真的如愿了,并报以生命中最后的一声长啸。它与天地同在了,而且永远。

⑧下山后,我辞去了登山的差使,因为想起那只猎豹,我便自惭形秽,加上这次登山没能完成我的主顾给我的任务。但,我一生中这最后一次的登山已经嵌入了我的生命。(作者 梓臻 有删改)

小题1:. 阅读①— ⑦段,感受“我”对猎豹的感情发生的变化,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好奇 →      ①      →       ②        →       ③      

小题2:. 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③段写风雪的肆虐有何作用。(4分)

小题3:. 作者在登山途中,三次看到猎豹,从猎豹的三次表现中,你能够感受到猎豹的哪些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5分)

小题4:.本文讲述了一位登山者的经历,文中的许多内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内容,说说你的感悟。(60字左右)(4分)

答案

小题1:信任 感激 敬畏(共3分。每处1分)

小题1:表现了环境的艰险1分,直接表现的是“我”与风暴的搏斗1分,也衬托了猎豹不畏艰险、执着的性格1分。

小题1:可以感受到猎豹执着于自己的心愿;对异类同伴的无私照顾,不畏艰险;宁愿以生命为代价,而实现了追求观赏极致美的愿望。(共5分。精神品质3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

小题1:①能从文中举例,②结合实例谈出感悟。感悟角度:①猎豹的精神。②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③大自然不仅仅属于人类,还属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共4分。举例1分,感悟2分,语言通顺1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河北农大26位同学的一个信守约定的群体、承德老人李维贺15年锲而不舍的古道热肠、56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成为兔年春天中国大地上的一股暖流,温暖了13亿中国人的心房。这充满人间真情的践诺守信“约定”,不仅展现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懈坚持,也彰显了中华儿女敢于负责的社会担当,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震撼心灵的力量!

②“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这是雷锋说的名言。一位哲学家说:“只有在全体公民中力倡雷锋精神,人人善小而为,添砖加瓦,才能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厦”。

③雷锋精神是什么?雷锋精神就是大量“举手之劳”的集合体,诸多“善小而为”则是雷锋精神的坚实载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寸土地”;是               ,就要             ;是“一颗粮食”,就要“养育一个生命”。大学生持之以恒的“不离不弃”,李维贺老人在痛失两个孩子之后抱病打工还债的诚信大德,恰恰体现了雷锋精神的精髓,延续了雷锋生命的音响和光华,支撑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巍峨大厦。

④大德无碑,大爱无疆。一个没有大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大德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大学生的大爱和李维贺的大德,正是我们民族未来和国家的希望。他们用真爱唤来真情,用守信书写和谐,用善良诠释奉献。当那一封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家书在我们的眼前滚动翻展时,当那一个个委婉动人、摄人心魄的故事在我们心里荡起层层涟漪时,我们蓦然发现:原来,我们的时代离不开感动!我们的社会离不开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感动!

⑤是的,曾几何时,我们似乎忘记了感动,忘记了人间真情,忘记了优秀传统,忘记了时代精神。金钱玷污了道义,物欲迷失了追求,贪婪遮住了仁爱。感动,这个世界上最平常又最美好的一份感情,似乎正悄悄滑出我们的灵魂。

⑥今天,李维贺老人和26位大学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原来感动始终在我们周围默默地传递,而感动的内核就是一个字:“爱”。无数人在爱的感动中心灵为之怦然,思想为之感染,精神为之升华。感动成为一种让整个社会为之动容的精神标识,成为一种民族良知的凝聚和弘扬。

⑦“只有付出善良,才能播种善良;只有守护善良,才能收获善良”。这是奉献爱和收获爱、奉献感动和收获感动的一条永恒的真理。

⑧李维贺和大学生用善良的人格创造出朴实的奇迹,用无视自我的仁爱温馨了别人的生活。无论太远还是太近,无论陌生还是熟悉,他们的行动会在所有人的心里激起持久而悠远的回响。当他们的人生追求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向度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感动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一种精神生态的时候,人性的善良与崇高就会成为广泛的社会追求,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接近人类理想的乐园。

⑨掂量一下生命的重量,很珍贵,但不过几十年;掂量一下金钱的重量,很轻飘,得失一瞬间;掂量一下精神的分量,很沉重,传播却久远!

⑩让我们记住李维贺和这些大学生们吧,他们的行为传达的价值,将成为引导我们生活的航标;他们的品质衍生出的成分,将化作我们民族骨骼的钙质。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用日复一日的善举,去感动我们广阔的社会,去感动我们深远的历史,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那就是记住爱、记住感动、记住诚信、记住“善小而为”!而人人都做到“善小而为”,我们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一定会长成蓬勃旺盛的参天大树!(摘自《光明日报》)

小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第⑨段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3分)

只有付出善良,才能播种善良;只有守护善良,才能收获善良。

小题5: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2分)

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寸土地”;是                    ,就要                             ;是“一颗粮食”,就要“养育一个生命”。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