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调整历程 注:“免征额”:它属于减免税范畴的要素之一,其含义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材料二:1980 年9 月10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1981 年,个人所得税正式开征。2011 年4 月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会议没有按原定计划对国务院提交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进行表决。4 月25 日,全国人大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草案) 》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近半月收到意见已接近20 万条,公众的热情参与,创人大立法网上征求意见数纪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也在加快调整。但是普通工薪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多、负担加重。说明我国税收政策不合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居民工资水平的实际情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

②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税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发展。

阅读理解与欣赏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说话)

B.人不知而不(生气,发怒)

C.不知为不知,知也(此,这)

D.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

小题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四字成语。(3分)

小题4:选出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与思的辨证关系。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明了新旧知识的关系。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告诉我们应该有良好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人不必虚心求教,博取众长。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