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
企业类型 | 每天平均纱锭数(锭) |
外商 | 51 664 |
华商 | 23 686 |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开厂数简表(单位:家)
省区 | 江苏 | 直隶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奉天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其他省 |
数量 | 155 | 45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1 | 1 | 0 |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材料五 1949年全国私营工商业在全国工商业中的比例
类别 | 工业总产值 | 棉纱 | 棉布 | 面粉 | 卷烟 | 商品批发 | 商品零售 |
比例 (%) | 63.2 | 46 | 40 | 80 | 80 | 76 | 73.2 |
(2)材料四反映出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材料五反映的情况,指出新中国在过渡时期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了哪两大重要政策?
(1)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2)变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
原因: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合理调整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1)小题,在阅读材料一、二、三时,要注意联系教材中有关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第(2)小题,“变化”可根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重分析得出。“原因”直接回答教材中有关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即可。第(3)小题,根据题干要求联系教材内容即可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