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题目。(18分)

《给儿子的一封信》(节选)

⑴十四过了,就奔十八;十八过了,就奔三十;三十过了,就如江河一泻千里。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身上寻找自己。我们对你无要求,唯有希冀。

⑵一、应有博大的胸怀。天空大,比天空还大的是人心。邓 * * 爷爷是距你最近的伟人。他博大如天体。有些人栽倒一次就起不来了,可他倒了三次还站起,终于笑到底。他放得下,拿得起,举泰山如茶几。你则常举轻若重。小时候,别人批评一句,你牢记许久。考试前,你如临敌;考试若小挫,你总焦虑不安。我带你出国,照像,你总问:“别人会不会以为我是在世界公园拍的假景?”有时候做题答案与同学一致,明明是自己做的,却怀疑:我是不是抄同学的?你说你爱想事,却不告诉我们想什么。思想会发酵,心理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槃。切记:豁达、豁达再豁达。我的诀窍是:从生命入手,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一个人如果连死亡都不怕,还怕什么?小时候,我的喉咙卡了一根鱼刺,一个月不出来,我直觉自己要死了。就在某日清晨,一个老人摔倒在学校旁的马路上,竟被一泡马尿呛死了。我忽然觉得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奇怪的是我也忽然无惧了。同学间有意见算什么?批评又算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⑶二、要有铁一般的意志。你人很聪明,但意志稍缺。与一般孩子相比,你意志够强了,但与你即将要做的事业比,还不够。你说不喝可乐,果然就再不喝。考试小挫后也屡次发誓不玩游戏机,但常挡不住它的诱惑。这就是说,小事尚可,中事不够,大事更不够。对此,父母有责任,我尤有责任,我骨子里不愿让你吃苦,甚至见不得你吃苦。我总想为你创造条件,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三分钟。与外公一起闹革命的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在河西走廊牺牲时只有二十六岁,他的妻子是女红军,已怀孕,仍被马匪蹂躏,娶作小老婆。她讨饭逃回南方,将孩子生出来养大。解放后,又受到三十年不公正待遇。她几回欲死,但想到一定要把丈夫的骨血养大,便苟活下来。一个女子,处在这个境地下,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终于,在前年,她被平反。她带着已经六十岁的儿子来到河西走廊烈士陵园看望丈夫。照片上,孙玉清年轻英俊,而她,连她的儿子,都是鸡皮鹤发,瘦骨嶙峋。她抚着丈夫的镜框哭道:“我到今天才来看你。你的儿子都老了啊……”我是与你一同看的电视,当时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下来,我是为这个坚强的女人的意志而流泪。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

小题1:请从三个自然段中各找一句话,分别概括这三段的意思,并说明三个段落之间结构特点。(4分)

小题2:作者对儿子提出的两点希望是针对儿子的哪两点不足提出的?(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

小题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⑶段叙述的事例,并说说它的作用。(4分)

小题4:选文的语言富有哲理,请选一句摘抄下来,并适当分析。(3分)

小题5:下面有关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作者刘亚洲,当代作家。

B.本文作者针对儿子的缺点进行严厉的教育。

C.本文是一封书信,充满了深厚的父爱,寄托着父辈的殷切希望。

D.第⑵段介绍邓 * * 的事例是说明革命者应具有博大的胸怀,不怕挫折。

答案

小题1:(4分,每点1分)“我们对你无要求,唯有希冀。”“应有博大的胸怀”“要有铁一般的意志”。总分关系,第1段总说。第2、3分说,并列关系。

小题1:(4分,每点2分)针对这两点不足提出的:⑴“你则常举轻若重”;⑵“你人很聪明,但意志稍缺。”

小题1:(4分,每点2分)孙玉清夫人忍辱负重抚养丈夫的骨血直到平反昭雪。(意思对即可)作用:说明要办成一件事,必须有铁一般的坚强意志,坚持到底,才会成功。

小题1:(3分,摘抄1分,赏析2分)示例:⑴十四过了,就奔十八;十八过了,就奔三十;三十过了,就如江河一泻千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出时间宝贵,应该珍惜生命,抓住分分秒秒。⑵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排比手法,言简意赅,富有哲理,也饱含对儿子的鼓励之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后的胜利属于意志坚强的人

小题1: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风雨中的菊花》一文,完成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安排小乞丐向牵狗的妇人讨钱的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标题“风雨中的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每空不超过3字)

鄙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句中加粗词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和感悟。批注的角度很多,请从文章中摘录一处文字并进行批注。

摘录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