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沙漠之舟 犁耕
龟兹妇女采桑 驿使
(1)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三你获得了什么历史信息?(3分)
材料四: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采纳了大臣提出的“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建议,妥善安置了东突厥降众。
(2)材料四反映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简述唐朝前期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3分)
材料五:高宗(乾隆帝)在位期间,多次用兵统一疆土。……二十年(1755年)五月,两路清军进抵伊犁,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败奔乌什。……不久,归降清廷的阿睦尔撒纳因统治厄鲁特蒙古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逞,又聚众叛乱,高宗随即派军征讨,准部割据势力乃告平定。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复以兆惠为 * * ,平安了南疆大小和卓之乱。随即(1762年)设置总统伊犁等处 * * (简称伊犁 * * ),统辖全疆军政,建立起军府统治。……并移民入疆,陆续建置州县以管民事。
——罗明《清高宗弘历》
(3)根据材料五,概括清朝乾隆帝加强对新疆地区统治的措施,(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措施实施的重要意义。(6分)
(4) 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3分)
(5) 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措施:①唐太宗在东厥地区设都督府并任用突厥贵族管辖。②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③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3分)
(6) 措施:平定叛乱;设置伊犁 * * 和州县;移民入疆。(6分)
意义:保证了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开发了边疆,促进了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新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6分)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民族关系,(4)本问涉及的是学生对图片的理解并结合所学具体答出,即犁耕涉及的是农业的生产耕作技术的发展,“龟兹妇女采桑驿使”涉及的是民族之间经济交流 和丝绸之道路的畅通。(5)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体现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在根据课本答出其前的民族管理方法即可。(5)清朝乾隆帝加强对新疆地区统治的措施包括“派军征讨,准部割据势力乃告平定。”“设置总统伊犁等处 * * ”“ 移民入疆”,意义的回答要注意从对新疆的影响、对内地和双方之间的影响来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