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27分)

要不要叫醒她

张曼娟(台湾)

(1)要不要叫醒她?

(2)她睡得好熟呢。

(3)还是叫起来吧,免得下车吹了风会着凉。

(4)于是,我等待着,等候父亲或者母亲坚持的,又不想惊吓了孩子的,叫我醒过来。

(5)那是很小的时候,我们全家常在假期出游,为了贪看晚霞的光彩,为了多辨认几颗星星,回家总得天黑以后,我和弟弟差不多一上车就睡了。那时路上多是农田,并没有可看的街景,四周一片静寂的黑,偶尔有住家的灯光闪过,稀稀疏疏的,原本就很像一场梦了,更加催人入梦。因为车上的人多,很多时候就睡在父母亲的怀抱里。道路并不平坦,颠簸,是梦里始终不变的节奏。

(6)每一次快到家我自然就会醒来,却著不睁眼,仍流连在睡的边缘,全身的知觉在等待。可以听见父母商量着,要把我们叫醒,恐怕忽然醒来吹了风会生病,母亲叫了我的小名,我揉揉眼睛醒过未,是被母亲叫醒的哦,像是一种撒娇,还要皱皱眉头,好不甘愿的样子。父母叫唤弟弟不醒,决定将弟弟裹在父亲的大衣里,抱回家去,我们一起下车,走进寒冷的冬夜。   

(7)看着走在前面的父亲抱着幼小的弟弟,我有些嫉妒,如果我再小一些,再轻一些,父亲就会抱着我回家了。

(8)开始准备联考以后,觉得睡眠永远不够,星期日不用上课的早晨,多希望时钟坏了,或者父母亲忽然忘了家里还有一个我的存在。可是,我总听见门外的交谈:

(9)“要不要叫醒她?…她好像很晚才睡啊。…是呀,最近都是这样,可是,就快考试了,不拼一下不行的。…要不然,过十分钟再叫醒她吧。”

(10)安静下来的空气中,我已完全清醒,闭着眼睛等那得之不易的十分钟过去。那是父母的挣扎与不忍,我等着他们来叫醒,精神饱满地醒来,让父母以为这十分钟的功效显著。

(11)-个人到香港教书,初抵达时,住在大学宾馆里,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生活,我陷在难以言yu的焦虑里,并没有什么不如意,我只是无法入睡。连续好儿夜,我完全没有睡意,天亮以后,却又精力充沛,在焦阳炙日下,奔波寻找一个适合的居所,安顿下来。

(12)日找到房子那夜,我的疲惫不堪的躯体,和暂时松弛下来的灵魂,一块儿拉我入梦。天亮以后,我仿佛听见父母的声音:要不要叫她起来……在等待中,感觉到太阳光从百叶窗缝进地板,缓缓爬上枕被;听见鸟雀此起彼落的呜唱。我只是等不到父亲或母亲,走进房里,叫我醒来。那天早上,我一直没有等到,于是自己睁开眼睛来,在床上默默坐了许久,觉得非常孤单。

(13)1997年的香港,秋日刚来,天就凉了,不时下着雨。我在购物中心潦草解决了晚餐,提着大包小包上了社区小巴士,往回家的路上驶去。快要抵达时,我听见后座一对父母亲,用广东话低声商量着,我正好听懂了他们的话:

(14)要不要叫醒她?

(15)年轻的父母决定抱着小女儿下车,我走在他们身后,看着那父亲将女儿用外套裹在怀里,那母亲在一旁撑着伞,踩过积水的马路,回家。我忽然明白了,很多年以前,当我还很幼小的时候,也曾这样被抱在怀中,温暖地护持着小小的梦。

(16)我只是忘记了,并不是不曾拥有。

(17)因为两只手拿了太多东西,我无法撑伞,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和衣裳,但是不再有凄清孤独的感伤,很快地,我会把新家打理好,接来父母亲一起佳。然后,在醒和睡的边缘,等待那一声:要不要叫醒她?

(18)安心地睡去,愉悦地醒来,真是一种幸福。

(选自《张曼娟作品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我陷在难以言yù     的焦虑里。

小题2:.第12段划曲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形象地写出了      

              ,又暗示了我此刻                    的心情。(4分)

小题3:、品析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二选一)(3分)

A、是被母亲叫醒的哦

B、我的疲惫不堪的躯体,和暂时松弛下来的灵魂,一块儿拉我入梦

小题4:.文章13-15段描绘了一幅别人父母商量要不要叫醒孩子的画面,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小题5:、下列选项中,对题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4分)

A.这声叫唤的背后,包含着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

B.用设问形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这声叫唤是全文的线索,包含着父母与子女间浓浓的亲情。

D.语调轻松,却隐含了父母的不忍与挣扎。小题6:、读了本文,你一定很有感触,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8分)

答案

小题1:喻(2分)

小题1:拟人(2分)我期待父母叫醒的时间之长(1分)孤独、凄清(1分)

小题1:A句:从“哦”这个语气词中,既表现出我被父母叫醒后的快乐、满足,又写出了小女孩撒娇的情态。(3分)

B句:“拉”字形象写出了我离开父母、缺少亲人关心后的疲惫、孤独而难以入眠的状态。(3分)

小题1:①理解了父母的爱,也明白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相同的

②唤起了儿时的记忆,照应了上文抱弟弟回家的情节;也为下文接父母来住埋下伏笔。

小题1:C(4丹)A(2分)

小题1:观点2分 依据4分 语言2分

小题1:考查汉字。喻

小题2: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拟人。我期待父母叫醒的时间之长;暗示了我此刻孤独、凄清的心情。

小题3:  A、“哦”语气词,表示领会、醒悟。表现出我被父母叫醒后的快乐、满足,又写出了小女孩撒娇的情态。

B句:“拉”字形象写出了我离开父母、缺少亲人关心后的疲惫、孤独而难以入眠的状态。

小题4:内容:理解了父母的爱,也明白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相同的。结构:引起下文对儿时的记忆,照应了上文抱弟弟回家的情节;也为下文接父母来住埋下伏笔。

小题5:C、文章标题的作用有: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

小题6:围绕父母的爱去写,如:“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结合平时父母对自己关爱的具体事例,语言要通顺流畅,最好运用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注意字数要求。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 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一一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竞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筋。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1.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为何能惊得刘备面色如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曹操与刘备喝酒时,忽然转到写“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问刘备谁是当世英雄,刘备首推袁术,若将首位换成袁绍或刘表成不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羽、张飞携剑入相府,曹操见了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又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这两句话在刻画曹操这个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