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导轨MN、PQ倾斜放置,两导轨间距离江1.0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0°,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导轨的M、P两端连接阻值为R=2.5Ω的电阻,金属棒础垂直于导轨放置并用细线通过光滑轻质定滑轮与重物相连,金属棒ab的质量m=0.20kg,电阻r=0.50Ω,重物的质量M=0.50kg.如果将金属棒和重物由静止释放,金属棒沿斜面上滑的距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导轨电阻,g取10m/s2.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0.6s内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

(3)0.6s内回路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

(1)由图象乙可知ab棒最终做匀速运动,且其速率为v=

△x
△t
=3m/s  

  棒受力平衡:Mg=F+mgsin30°

又安培力 F=BIL 

感应电流 I=

BLv
R
       

联立解得:B=2T         

(2)根据q=

.
I
?△t,
.
I
=
.
E
R+r
.
E
=
△Φ
△t

得 q=

△ Φ 
R+r
      

解得 q=0.93C

(3)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gs=mgssinθ+Q+

1
2
(M+m)v2

解得:Q=2.45J     

答: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是2T;

(2)0.6s内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是0.93C;

(3)0.6s内回路中产生的热量是2.45J.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

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反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文化还远不是国际主流文化,文化竞争实力与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很不相称。有资料表明,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其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其余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很多国外民众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存在误解,有的国外民众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前甚至是解放前。

世界需要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我国文化“走出去”,要更多地展示我国现实情况,展示我国各族人民当代精神风貌。客观地说,当前我国“走出去”的更多是传统文化,其结果是外国人,主要是西方人记住了熊猫、中国结、舞狮子、武术等中国符号,却依然对中国社会存有偏见和误解。因此,我国文化“走出去”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当代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

我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长期发展、逐步积累的过程,必须科学谋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文化传播和交流。在路径方面,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梯度扩展。亚洲地区特别是周边国家,与我们血脉相连、文化相近,可以作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非洲、拉美国家可以作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第二级目的地。我国与欧美国家文化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展示、沟通理解、求同存异上。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有针对性、讲究策略。要研究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以其他国家民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喜闻乐见的媒介开展文化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与经济“走出去”齐头并进,形成“双轮驱动”、互补互促的良好局面。要把经济“走出去”的每个企业、每个自然人都视作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把所有国际经贸交往活动、项目都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我国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勇敢地参与国际文化竞争,不断扩大影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选自201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小题2:为什么说我国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小题3:联系全文看,作者认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有何现实意义?应该如何“走出去”?(8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