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回顾中 * * 党的发展历程,感受中 * * 党的革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 * * 党应运而生。中 * * 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胡 * * 在庆祝中 * * 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他(毛 * * )便当机立断地改变原有部署。9月19日,前敌委员会在浏阳县文家市举行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否定了一部分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省,沿罗霄山脉南移,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胡绳  《中 * * 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 * * 同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 * * 、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 中 * * 文献研究室  《党的文献》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提到的中 * * 党诞生在何处?你如何看待中 * * 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了毛 * * 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毛 * * 选择的“立足地”具体指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描述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对 * * 党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海;中国历史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2)从城市暴动向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转变;井冈山

(3)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阅读理解与欣赏

养成好习惯(梁实秋)(14分)

⑴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⑵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⑶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⑷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⑸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⑹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⑺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小题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分)

小题2: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按课文内容在空格中补充完整。(4分)

清晨要早起→A.      →遵守公共秩序→B.      →提倡俭朴

小题3:文章除了列举大量的事实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外,还运用了其它论证方法,请从第⑵段举出一例,说说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引用的是古代的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你的感悟。(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