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材料一  钱穆《国史大纲》说:“南宋疆域,较之全宋时仅及其半,而其国用赋入,乃超出于全宋之最高额。”南宋高斯得《耻堂存稿》记,两浙一带高产区,“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

材料二 靖康之变后,北方约有500万人迁入并定居江南。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的金朝对峙局面,必须

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与指导,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刊印农书与劝农文的热潮……农书和劝农文旨在提倡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

材料三  南宋首都临安(杭州)是当时世界之冠的大都市,西方学者把它看作9世纪至13世纪发生在

中国的商业革命、都市革命的标志。御街两侧的街面全是商店以及称为“行”“市”的商业机构。御街中段是街市最繁华的处所,酒楼茶坊云集,“市”“行”“团”等商业组织众多,有珠子市、花市、方梳行、销金行、冠子行等。1999年杭州出土南宋金铤32件、金牌3件。据考证,确认是南宋时期的黄金货币。这些金铤、金牌并非宫内的“赏赐钱”,而是民间自由流通、兑换的货币。……杭州定居人口已超过百万,流动人口更多,服务性行业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杭州城内外共有瓦子二十三处,城内有五处,其中北瓦最大,有勾栏(百戏演出场地)十三座,分别演出史书、小说、戏剧、相朴、傀儡戏、说唱、说诨话和学乡谈(类似相声、滑稽)、皮影戏、棍棒、教飞禽等,昼夜不息地演出,观众多时达千余人。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南宋时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据材料三,如何理解西方学者把临安(杭州)看作9世纪至13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商业革命、都市

革命的标志?(10分)

答案

(1) 格局变化: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2分)原因:靖康之变后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政府重视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技术;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得到发展;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每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8分,如有其他说法,只要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