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6分)

我想听听你唱歌

刘卫平

两年以后,陈处终于来到了羊谷山村。

小车在坑坑洼洼的泥石公路上跑了老半天,才在一个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停下来。天上飘着绵绵不断的毛毛雨。陈处下了车,踮脚站在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上,张望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了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

从公路到村里还有一段山路要走。陈处一边走,一边向路上遇到的几个农民打听谢小华的家。   

呶,就是村里最后头那栋房子。

陈处看清了,那几乎是村里唯一的茅草屋。

整日在城里上班的陈处,与羊谷山村挂上钩,与羊谷山村的那栋茅屋挂上钩,或者更直接地说,与茅屋里的女孩儿谢小华挂上钩,这事是从两年前开始的。

扶贫基金会与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陈处帮扶的对象就是羊谷山村的谢小华。名单是由基金会统一定的。陈处按规定每学期开学前给谢小华寄200元钱。

谁料谢小华这女孩儿挺让人上心的。每隔一月两月,谢小华来一封信,向陈处报告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谢小华在信里说:尊敬的陈伯伯,这学期期中考试考完了,我考了班上的第三名。

陈处回信:加油,等你考第一名了,我来看你。

陈处随信给谢小华寄200元,作为奖励。

谢小华又来信了,陈伯伯,我们放寒假了。村里回来了一个学音乐的大学生,说我有唱歌的天赋,要我买把小提琴,好教我学音乐……

陈处又寄了200元。陈处在回信里说:去学吧,下次来时,我想听听你唱歌。

陈处的眼前,甚至很清晰地出现了一个蹦蹦跳跳的、欢快地唱着歌的山村小姑娘。

当谢小华再次来信时,陈处多了一份担心。因为谢小华在信里说:陈伯伯,昨天我上山砍柴,肩上被蛇咬了一口,半边脸都肿了。脸肿得老高,只怕以后唱不成歌了。

陈处又寄了200元,要谢小华拿去治伤。陈处回信说:你的脸会好的,以后还可以唱歌的。下次我来,好好看看你的脸……  

两年了,终于来到了这羊谷山村!谢小华的学习怎么样了?她脸上的肿早消了吧?她唱歌唱得好听吗?

这回,一定要好好听听她唱歌!  

敲了好一阵门,里面才传出一个妇人的声音。

陈处推门进去。

床上躺着的妇人是谢小华的娘,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薄纸,仿佛一碰就会碰出一个洞来。

陆陆续续来了几个邻居。

陈处左右观望,没有他想见的女孩儿。

谢小华不在家。

通过和她娘以及邻居们的交谈,陈处才知道事情和他想像中的大不一样。

谢小华早就不读书了?

在陈处和谢小华结对帮扶才一两个月后,谢小华的父亲一次在山上砍树时被倒下的大树压死了。那时候,谢小华的娘卧病在床已有几年。她娘那病,每月要一百多块钱的药来维持。

司机问:陈先生寄来的钱没给谢小华读书?

陈处说:都给你买药了是不是?

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点了一下。

司机问:谢小华没有买小提琴吗?

陈处说:她是找借口要钱给你买药是不是?

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司机问:谢小华没有被蛇咬伤过吧?

陈处说:她的脸没有肿是不是?

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司机显然有点气愤了。他说:原来你们这一切都是骗人的。

陈处摆摆手,让司机平静下来,也是让自己平静下来。

司机仍然无法平息怒气,司机对转身的陈处说:陈先生,我们走?  

陈处再次摆摆手,问:谢小华哪里去了?

旁边的邻居说:她到后山割草去了,她家一对猪靠她喂的。

陈处出来,抬头望望,往后山方向走去。

刚出村,陈处蓦然看到一百来米远的山坡上,有一个女孩儿坐在一块山石上。石头高高地从土里长出来,女孩儿坐在上头,安然地唱着歌。

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

女孩儿的歌声穿透薄薄的雨幕,悠然而至。

陈处循着歌声走去。100米,80米,50米……  

陈处离女孩儿越来越近。

还差二十来米远吧,女孩儿突然站起来,跳下石头,沿着横贯山坡的小道,飞奔而去。

陈处愣愣地望着奔跑着远去的女孩儿,耳里满是女孩儿的歌声。那是一首名曰《戒指花》的歌,有几句歌词,陈处记得很清楚:

你说你想听听我唱歌

你说你想看看我的脸

我不能唱歌给你听

因为一唱我就要流眼泪

我不能让你看我的脸

因为一看我就要流眼泪

小题1: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文章中加点的“挺让人上心的”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3:从谢小华和陈处的三次来信中可以看出谢小华是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4:本文主人公是谁?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塑造这个人物?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5:请你谈谈“因为一唱(一看)我就要流眼泪”这两句歌词的理解。(4分)

答案

小题1:写出了山村的贫苦,为后文写谢小华家庭贫困做铺垫,突出了陈处热心帮助他人的精神,也反映了陈处好奇和期待,渲染了悲情的氛围。(写出其中两点给满分)

小题1:每隔一月两月,谢小华来一封信,向陈处报告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小题1:是一个有礼貌,好学上进,有梦想、勤劳勇敢的学生。

小题1:谢小华(1分)  侧面描写(1分)   通过某些陈处和谢小华的邻居以及她母亲的对话来塑造谢小华的形象,埋下伏笔,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2分)

小题1:体现出谢小华的感激、愧疚之情,也包含了谢小华面对家庭压力内心的酸楚。(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小题1:判断环境描写及常见五种作用,其中常见的有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人物的心情作用。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指代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事件的能力。

小题1:只要总结合理,写出其中两点给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小题1:主人公的判断从反应主题与使用笔墨两个方面找依据;了解人物塑造的方法;从结构与内容分析其作用答案合理即可。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小题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小题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