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秋天的图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呢?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

在音乐声中贴上图画。画上有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图画,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美的话,打开课本读给大家听。

2.生自由读。

要想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不会念或难念的字,圈出来。

3.交流学习情况。

(1)读生字卡。

(2)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

(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自己用朗读来展示。

三、研读课文

1.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2.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小朋友对秋天的喜欢。

(1)屏幕出示。梨树--灯笼

A.你看到了什么?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梨,远远看去像许多小灯笼挂在枝头。

B.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为什么要把"金黄"一词读得特别好?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再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

(金黄的梨多像一盏盏灯笼,多么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屏幕显示:苹果--脸颊

A.题个个苹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脸蛋呀!

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

B.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

(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

(3)屏幕显示:稻海--波浪

A.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田怎么样?自由想象。

B.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读,齐读,边读边用双手做波浪的动作。

(4)屏幕显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么?

B.只有人才会举火把,为什么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C.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杆,展示自己的果实。

3.用朗读赞美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呀!能看着图,不看着句子赞美吗?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

指名背,集体背。

四、秋天这么美丽,难怪小朋友们这么喜欢,你们知道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气画家是谁吗?读读书,找一找。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秋天的图画很美,但创造这图画的人更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秋天,赞美勤劳的人们吧!

(音乐中朗读)

六、结合情景,展开想象

美丽的秋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勤劳的人们让我们崇敬,南飞的大雁想把这一切告诉南方的人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大雁,你会怎么对南方的人们说呢?

[设计理由]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贴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象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象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