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有如图(a)所示的装置,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图(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段纸带中的        两点之间.

(3) 若重力加速度取,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m与小车的质量M比为m:M=    .

答案

(1)加速度的大小为5.0m/s2

(2)由纸带可知,物体在D4D5区间的速度可能最大;

(3)

题目分析:(1)根据,由于 (2)由纸带可知,物体在D4D5区间的位移最大,则速度可能最大;(3)对小车和重物的整体,解得

名词解释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①、诸葛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太祖为吴王,授供奉司丞,辞。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除中书左丞,又辞。明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草《平西诏》。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帝沉吟良久,从之。自是不复强以官。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遇曰:“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帝亦弗强也。

遇自开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遇对:“以不嗜杀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数监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命爵辄辞,终成其高。十七年卒,赐葬钟山。(节选自《明史二十三》)

注:①伊、吕:伊尹、吕望(姜子牙)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家:安家

B.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隐:疾苦

C.学未成,请俟异日俟:等待

D.命爵辄辞,终成其高成:成功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陈遇受到尊敬的一组是( )

①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       ②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

③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         ④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

⑤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         ⑥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遇沉稳专一,博览群书,喜欢用《周易》卜筮,在元朝时就曾做过温州府学的教官。

B.太祖曾多次授予陈遇要职,但均被陈遇婉拒。陈遇这样做是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C.陈遇遇事冷静睿智,西域进献良马,他即以汉朝旧事为例加以规劝;朝中大臣有过失被皇上责问,陈遇极力替他们开解,那些大臣大多能够得到保全。

D.陈遇多年以来一直陪侍在太祖周围,多有建树,深受皇上器重,朝臣们的爱戴,就连太监们都多次到府上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