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反应aA(g)+bB(g)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             ;

(2)B的平衡转化率α(B)、α(B)、α(B)中最大的是       ,其值是      ;

(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采取的措施是                                           ;

(4)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           T(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

(5)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B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注:只须画出B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答案

(1)1∶3∶2(2分)

(2)α(B)(2分)          50%(2分)

(3)向正反应方向(2分)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2分)

(4)>(2分)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2分)

(5)(2分)

题目分析:(1)由图可知第Ⅰ阶段,平衡时△c(A)=2mol·L-1-1mol·L-1=1mol·L-1,△c(B)=6mol·L-1-3mol·L-1=3mol·L-1,△c(C)=2mol·L-1,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b:c=1mol·L-1:3mol·L-1:2mol·L-1=1:3:2,答案为:1:3:2;

⑵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100%=50%,αⅡ(B)=×100%=38%,αⅢ(B)=×100%=19.4%,答案为:αⅠ(B);50%;

⑶第Ⅱ阶段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答案为:平衡正向移动;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⑷第Ⅲ阶段的开始与第Ⅱ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的量减少,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另外结合A的速率在三个阶段的情况,确定改变的条件一定为降低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不能抵消改变,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Ⅱ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答案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⑸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后,容器内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和B的物质的量增大,C的物质的量减小,但容器体积增大,则A、B、C的浓度都减小,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