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一位老人70岁时开始自费做艾滋病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她先后走访了100多个村庄,见过1000多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上。2000年至2003年,她无偿资助了多名艾滋病孤儿。2003年7月,这位老人荣获“亚洲的诺贝尔奖”——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

(1)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你是如何题解这句话的?(4分)

(2)你参加过或希望参加哪些公益活动?(2分)

(3)你认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对自己,他人,社会有哪些意义?(3分)

(4)请你写一句话来支持老人的爱心行动(2分)

(5)你将如何向老人学习,将爱心化作行动,奏响爱的和弦?(4分)

答案

(1)这位老师的话告诉我们: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慢慢地,你种下的花开遍大地,你会发现有千万人在与你同行。

(2)参加过义务植树、拥军戴属、救助贫困同学、宣传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义务演出……。(2分)

(3)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到升华,(1分)社会公益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1分)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关爱和爱护,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令人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美好。(1分)

(4)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能使我们体验到爱的快乐和愉悦,(1分)爱是无私的奉献,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1分)自觉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人类,(1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奉献自己的爱心。(1分)

题目分析:(1)老人给出的是金钱,得到的是帮助别人后的欢乐。她的行为是服务公益事业的表现。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因为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给予”活动,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生命的爱,就仿佛给他人的生命之树捧一掬清泉。我们付出了越多,内心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

(2)公益活动是无条件的、免费的做慈善事业和慈善活动。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比较宽广,只要围绕主题的答案都可以。如义务植树、宣传环保、节约资源等。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人回报社会的途径,社区可以成为我们服务社会的起点。我们将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4)本题中学生结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但需要注意从支持老人的爱心行动角度思考,不可偏离题意。

(5)向老人学习可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考虑。老人做的是社会公益事业,是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表现,她用爱心帮助着那些弱势群体,关心着他人。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