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唐前期《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A项错误,两则材料地点不同,难说矛盾。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那一则材料更权威的问题;文学作品虽然有一定的文学成分,但是也可以作为史料进行参考,因此C错误。材料中有关夜市的“矛盾”记载实际上是不同时期的现象,在唐后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夜市出现。故选D。

点评:古代历代王朝普遍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商品经济也得到长远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唐代表现的相当明显:唐后期出现了夜市和草市。唐代以后继续发展,如宋代出现纸币;夜市和草市普遍,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