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融入生活,关心社会

为了让更多的人践行真善美,某校开展“弘扬美德,传递正能量”主题教育活动,请你综合运用《思想品德》的道理,与同学们一起参与其中。

【信息一】

2013年6月15日,在达州城区正南花园附近,3名小学生好心搀扶摔倒的老太,反被老太和其儿子诬陷并索赔。此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1)请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评价一下事件中人物的行为。(2分)

【信息二】

做好事却被讹,此事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现场目击证人表示愿意出来帮忙作证,并一一签字按了手印。其中一位愿意出面作证的女士说:“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不然以后哪个还敢做好事嘛。”警方最终认定受伤老太蒋某某系自己摔倒,其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决定对其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年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对其子龚某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2)民众的反应和警方的最终处理符合《思想品德》课中的哪些观点? (4分)

【信息三】

社会需要正能量。小品《扶不扶》将一直被大众热议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社会话题搬上春晚舞台。小品结尾处“老太太”问“郝建”,“为什么人不是你撞倒的你还扶”,“郝建”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赢得阵阵掌声。

(3)面对摔倒在地的老人,我们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的伸出援助之手呢?(4分)

答案

(1)(2分)3名小学生的行为体现了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关爱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1分);老太及其儿子的行为是不诚信的,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也是违法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1分)。

(2)(4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或明辨是非,为人正直,做有正义感的人(2分,正义为必答点);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民要遵纪守法;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答对其中的任意一条给2分)

(3)(4分)亲近社会,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关心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中 * * 的传统美德;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答对其中的任意一条给2分,共4分)

题目分析:(1)人物的行为主要有,“3名小学生好心搀扶摔倒的老太”体现了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关爱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老太和其儿子诬陷并索赔”,这种行为是不诚信的,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也是违法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民众的反应主要是“此事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现场目击证人表示愿意出来帮忙作证”,主要体现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或明辨是非,为人正直,做有正义感的人;警方的处理为“警方最终认定受伤老太蒋某某系自己摔倒,其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决定对其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等等”,主要体现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民要遵纪守法;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等等。

面对摔倒在地的老人,我们要义无反顾的伸出援助之手,这是社会道德的要求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中 * * 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关心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帮助他人才能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等等。

解答题
问答题

(2009年)  案情:甲和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情妇丙家是信用社代办点,配有保险柜,认为肯定有钱,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如果她不借,也许我们可以偷或者抢她的钱。”甲说:“别瞎整!”乙未再吭声。某晚,甲、乙一起开车前往丙家。乙在车上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说:“家里没钱。”甲在丙家吃饭过夜。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只好开车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已睡着,便起身试图打开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恼怒之下将丙打死,藏尸地窖。  甲不知密码打不开保险柜,翻箱倒柜只找到了丙的一张储蓄卡及身份证。甲回家后想到乙会开保险柜,即套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甲将丙的储蓄卡和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系从丙处所借。两天后甲又到丙家,按照乙的方法打开保险柜,发现柜内并无钱款。乙未与甲商量,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储蓄卡密码,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  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在派出所乘民警应对突发事件无人看管之机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于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问题:  请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上述案件中甲、乙的各种行为和相关事实、情节进行分析,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并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