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材料二: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四: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经营现象结合明清社会背景加以评析。(12分)

答案

参考答案一:

(1)明清时期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第一种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信誉(2分);

背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和晋商;社会上对轻视商人的观念也有所改变,一些商人遵守文化传统,合法经营,赢得了良好的信誉。(4分)

评:这种经营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诚信经营、顾客至上、重视产品的质量与良好的服务的商业文化氛围。 (4分)(其他言之成理者,均可给分)

参考答案二:(1)明清时期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第二种经营现象: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

背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和晋商;人们更加渴望对财富的追求,但部分不法分子缺乏应有的文化素质和相应的法制观念,投机钻营,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4分)(其他言之成理者,均可给分)

评:这种经营现象会有损于商人的形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的运行。(4分)

题目分析:根据材料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材料二“商业信誉极好”,材料三“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材料四“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可知是关于商业诚信问题。材料一、材料三反映的是掺假造假、骗取钱财;材料二、材料四反映的是诚实守信、注重信誉。再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明清社会背景选择其中的一种经营现象加以评析。

点评:小论文式或评述类材料解析题。这种着眼于“文字表达”的命题方面,第一步提出要求,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有时还了字数限制;在评分方面,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解答这类题,除了对材料题的一般要求外,更应注意:

 ①由于小论文式的材料题的设问比较笼统,因此,不可能用设问来提示阅读。所以审题时,对材料的阅读要更加求精求细,力求不漏掉任何一个有息。

 ②处理材料时更要注意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把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融人已学知识的体系中去,才能形成正确结论。

 ③回答此类解析题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表述成文。它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

 第二,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材料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不论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因此,历史小论文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