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回答:

(1) 依据材料,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并请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观点的理解。(5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8分)

答案

(1)指商品经济(1分)。

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等市民文化兴起等(2分)。

(2)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分)明清时期,在小农经济的土壤中已经开始萌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土壤,所以,作为封建统治盛世的康乾盛世,必然要滑向衰世凄凉。(4分)

(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4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4分写出两点即可)

题目分析:第(1)问注意要求回答的是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不要答成资本主义萌芽;然后再从城市、货币、娱乐场所等方面归纳其“表现”。而明清时期的“突破”则应从资本主义萌芽的角度考虑。(2)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力量很薄弱,但是却是新生的经济因素,其发展方向是走向资本主义,如顺利发展必然动摇封建的经济、政治基础(3)依据材料分析其论据,作出回答。"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则须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全面考虑作答。

点评:古代历代王朝普遍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商品经济也得到长远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宋代开始表现的相当明显:出现纸币、夜市和草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