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农村,每年冬季因燃烧煤取暖而造成煤气中毒的事故屡见不鲜.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对家庭使用煤炉取暖产生的尾气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猜测:尾气的主要成分可能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收集尾气后,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为证明尾气中有二氧化碳,他们应先将收集到的气体通过装置______; 

(2)为确定尾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将尾气通入装置D前,应先将气体通过装置______,目的是______

(3)实验中要两次用到装置______,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

(4)经实验探究,他们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据此,你对家庭燃煤取暖有哪些建议?______.

答案

本实验给定的实验要求是检验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需要用澄清的石灰水,而检验一氧化碳需要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后检验(也可以借助氧化铜变红来分析,因为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氧化铜的性质).所以检验二氧化碳在线,且未来检验一氧化碳,需要将在二氧化碳检验后吸收掉,这样才能检验转化和检验一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一氧化碳用氧化铜,在转化前进行干燥.

     所以相对较为周全的设计为:尾气→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彻底)→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灼热氧化铜(转化和检验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了二氧化碳,从而确定一氧化碳,此步也可以不用,因为氧化铜变为红色也说明还原性物质存在.所以不同的关注点,可以有不同的实验))

(1)C

(2)B、A;除去尾气中的CO2和尾气通过NaOH溶液后引入的少量水蒸气

(3)C;第一次是验证尾气中含有CO2,第二次是验证CO2生在氢氧化钠吸收后是否彻底,从而为用石灰水法检验后面有待由一氧化碳生成的一氧化碳做好准备;第三次可以是通过检验反应后气体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从而证明尾气中含有CO.(此步如果是通过氧化铜变红来确定一氧化碳的,则考虑前面的二氧化碳残留和后面二氧化碳的生成检验就都不必要).

(4)使煤充分燃烧,并注意通风排气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路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王惭,不怿而去
【注释】①田:打猎。后写作“畋(tián)。”②径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③乘(shèng):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④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⑤泗(sì)上:泗水之滨。⑥特:仅,只。⑦怿(yì):高兴、快乐。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寡人国小也      为佣耕
B.使守南城        上使外将兵
C.以照千里       项燕为楚
D.奈何以万乘之而无宝乎 去怀乡
2.下列划线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
例句:奈何以万乘国而无宝乎?
A.辍耕垄上
B.忿恚尉,令辱
C.固以怪
D.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魏王惭,不怿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 臣 有 朌 子 者 使 守 高 唐 则 赵 人 不 敢 东 渔 于 河
5.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