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9分)(1)在一次实验中,某同学让小车沿倾斜的长木板下滑,为了探究小车的运动性质,某同学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A、B、C、D、E是按时间顺序选取的五个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Hz,用直尺量出B、C、D、E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则B点的速度大小为

(2)某同学用电火花计时器、直尺、铁架台等仪器测定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他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在打出的多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纸带,并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重锤在各计数点的速度,为了减小误差,正确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θ,由公式算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选取图线上两个较远的点,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D.由连续两段的位移差,根据公式算出加速度

答案

(1)0.670,1.40(2)C

题目分析:(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所以,所以

(2)为了减小误差,应用较远处的两点,用公式算处加速度,C正确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有诬人也——固:原来

B.昔者帝舜于使民——巧:灵巧

C.以舜无佚民——是:此;这

D.岂足哉——多:称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鲁定公问颜回曰/勾践说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善御乎/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善善矣/此寡人之罪也

D.舜不穷民力/樊哙侧盾以撞

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御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御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御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