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头朝下的逃生者(20分)
①这是2004 年冬天发生在我们县城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②一天早晨,城西老街一幢居民楼起了火。这房子建于20世纪40年代末,砖木结构,木楼梯、木门窗、木地板,一烧就着。顷刻间,整幢楼都被火海包围了。
③居民们纷纷往外逃命,才逃出一半人时,木质楼梯就轰地一声被烧塌了。楼上还有九个居民没来得及逃出来。下楼的通道没有了,在烈火和浓烟的淫威下,这些人只有跑向这幢楼的最顶层四楼。这也是目前惟一没被大火烧着的地方。
④九个人挤在四楼的护栏边向下呼救。消防队赶来了,但让消防队员束手无策的是,这片老住宅区巷子太窄小,消防车和云梯车都开不进来,灭火工作一时受阻。
⑤眼看大火一点一点地向四楼蔓延,消防队长当机立断:先救出被困的居民!没有云梯车,他只有命令消防队队员带着绳子攀壁上楼,打算让他们用绳子将被困的人一个一个地吊下来。两个消防队员遵命向楼上攀爬,但才爬到二楼,他俩借以攀抓的木椽被烧断了,两个人双双掉了下来。没有木椽就没有了附着点,徒手是很难爬上去的。就在这时,底层用以支撑整幢楼的粗木柱被烧得咯吱咯吱响,只要木柱一断,整幢楼就有倾塌的危险。
⑥什么样的救援都来不及了,现在被困的人惟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救自己了。   
⑦没有时间去准备,消防队长只好随手抓过逃出来的一个居民披在身上的旧毛毯,摊开,让手下几个人拉着,然后大声地冲楼上喊:“跳!一个一个地往下跳,往毛毯上跳!背部着地!”为了安全起见,他亲自示范,做着类似于背跃式跳高的动作。只有背部着地,才是最安全的,而且毛毯太旧,背部着地受力面大些,毛毯才不容易被撞破。
⑧站在四楼护栏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着大衣的妇女。无论队长怎么喊叫,她就是不敢跳,一直犹豫着。她不跳,后面的人也没法跳,而每耽搁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楼下的人急得直跺脚,只得冲楼上喊:“你不敢跳就先让别人跳,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那妇女让开了。一个男人来到了护栏边,在众人的鼓励下,他跳了下来,动作没有队长示范的那么规范,但总算是屁股着地,落在毛毯上,毫发无伤。队长再次示范,提醒大家跳的方式。接着,第二个人跳下来了,动作规范了许多,安全!第三个、第四个······第八个,都跳下来了,动作一个比一个到位,都是背部着地,落在毛毯上,什么事也没有。
⑨楼上只剩下一个人了,就是那个穿大衣的女人,可她仍在犹豫。楼下的人快急疯了,拼命地催促她。终于,她下定了决心,跨过护栏,弯下腰来,头朝下,摆了个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姿势。队长吓了一跳,这样跳下来哪还有命在?他吼了起来:“背朝下!”但那女人毫不理会,头朝下,笔直地坠了下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只见她像一发炮弹笔直地撞向毯子,也许是受力面太小的缘故,毯子不堪撞击,嗤地一声破了,她的头穿过毯子,撞到了地面上。“怎么这么笨啊?前面有那么多人跳了,你学也应该学会了嘛!”队长慌忙奔了过去,他看到,那女人头上鲜血淋漓,已经气息奄奄.女人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她抚了抚自己的肚子,有气无力地说:“我只有这样跳,才不会······伤到我的······孩子。”队长这才看出,这女人,是个孕妇。女人断断续续地说:“如果我不行了,让医生取出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九个月了······我没······伤着他(她),能活”所有的人顿时肃然起敬,人们这才明白,这女人为什么犹豫,为什么选择这么笨的跳下方式.她犹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头朝下的方式跳下来,对她来说最危险,对她肚子里的孩子来说最安全!
⑩把最危险的留给自己,把最安全的交给孩子,这就是天底下的母亲时刻在做或者准备做的选择。
小题1:文章②至⑤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渲染了当时形势的危急?(4分)
小题2:文章一直强调女人跳楼前犹豫,她为什么犹豫?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2分)
她犹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除集中笔墨写孕妇外,还描写消防队长及楼下人的急躁表现,这些描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4: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有效手段。试品味下面一句精彩的描写。(5分)
那女人头上鲜血淋漓,已经气息奄奄.女人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她抚了抚自己的肚子,有气无力地说:“我只有这样跳,才不会······伤到我的······孩子。”
我的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完本文,你的心灵是否为之震撼?请将你最想说的感恩、祝福或者真心的话语写到母亲节贺卡上,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5分)
                  感恩母亲————我的贺卡
送给天下所有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不断蔓延的火势和营救的失败木质楼梯就轰地一声被烧塌了

小题1:她不知道怎样跳才不会伤到孩子    

小题1:渲染当时紧张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题1:略  

小题1:题目分析:根据第2段“顷刻间,整幢楼都被火海包围了”以及第3段“木质楼梯就轰地一声被烧塌了、在烈火和浓烟的淫威下”以及第4段“消防车和云梯车都开不进来,灭火工作一时受阻”以及第5段“他俩借以攀抓的木椽被烧断了,两个人双双掉了下来”这些内容来概括当时形势的危急。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锁定规定的段落,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划;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1:题目分析:从文章的第9段中得知,这位女人原来是一个孕妇,她一直犹豫着,一是四层楼的确有些高;另一方面是为了那将要出世的孩子,也是在寻找能够保护孩子的最佳跳楼方法。

点评: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情节出现的原因,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根据前后文的描述来捕捉原因。如本道题,“犹豫”一词在第8小节出现的,联系第4小节“几个人挤在四楼上”以及第9小节“这位女人是一个孕妇”等内容来分析“犹豫”的原因。

小题1:题目分析:描写消防队长以及楼下人的急躁与楼上的犹豫的女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当时气氛的紧张,也为下文这个女人跳楼的情节做铺垫。

点评:描写的作用一般有: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本道题的作用就是“渲染气氛”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具体作用,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

小题1:衣服、语言、神态等描写女人跳楼后的惨状和平静的神态,表现牺牲自我、保全孩子的伟大至爱亲情。

小题1:题目分析:通过这位女人的“神态(苍白、笑意)、动作(抚)、语言(我只有这样跳,才不会······伤到我的······孩子)”等描写,逼真的刻画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剖析人物形象即可。如文章女人的形象就是抓住了“神态、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小题1:题目分析:文中“女人”的伟大至爱亲情定会出发同学们的绵绵情思,也定会打开同学们记忆的闸门,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定会有许多的祝福要送给自己的妈妈。。比如:走遍千山万水,看过潮起潮落,历经风吹雨打,尝尽酸甜苦辣,始终觉得您的怀抱最温暖!不论我走多远,心中永远眷恋。祝妈妈母亲节快乐!

点评: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书写阅读感受的能力,需要读懂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人物的形象,如本文中的女人是一位无私、伟大的母亲;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感悟抒写出来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5分)

浮槎山水记(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予于京师。予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其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予以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           次第:等级次序

B.李侯折节好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

C.至于荫长松,藉丰草                 藉:凭借

D.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           厌:满足

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交待浮槎山的地理位置、名称及其来由,并附以佛教、道教之说,给浮槎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B.陆羽在论水的品质时,认为山中泉水是上品,而山泉之中又以乳泉和石池之中清流四溢的泉水为最好。

C.作者认为李侯是一个贤士,是因为李侯在登浮槎山时发现上等的山泉后,送至京师给自己饮用,可谓情真意切。

D.文章既写浮槎山水之美,又写李侯游赏之乐;既笑张又新的狂妄多失,又赞陆羽的善言水,行文开合有度。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译文:                                                

(2)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译文:                                                

(3)故予以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译文: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