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决定,2011年9月1日起,我国个税起征点将从现在的2000元/月上调至3500元/月。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经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批准,对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随意更改,这体现的是( )
A.税收具有固定性的基本特征
B.税收具有经常性变动的特征
C.税收具有无偿性的基本特征
D.税收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小题2: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 2011年9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
高到3500元/月。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
A.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居民的收入差距
B.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C.增加国家财政的支出
D.能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小题3:假设某人的月工资为8000元,单位社保和公积金需缴费1000元,请问她这个月应该缴纳个
税( )元
附:(个税起征点3500元)
级数 | 含税级距 | 税率(%) |
1 | 不超过1500元的 | 3 |
2 |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 10 |
3 |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 20 |
小题4: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个人所得税( )
A.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B.是每个公民都必须交纳的一种税
C.只有我国公民交纳
D.所得越高,税率越低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A
题目分析
小题1:该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转不能随意改变,故A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税收是固定的,而不是经常性变动的,CD均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A。
小题2:该题考查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故B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居民的收入差距,C观点与材料无关,税收的财政收入的来源,不是财政支出,D观点错误,提高起征点不能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故答案应选B。
小题3:该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8000-1000元=7000元,个税起征点3500元,故7000-3500=3500元,1500*3%=45元,2000*10%=200元,故应交个人所得税=45+200=245元,故答案应选C。
小题4:该题考查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故A观点正确,BC观点错误,纳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所以不是所有公民,D观点错误,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故答案应选A。
点评:考生注意将三个基本特征区别开来: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②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转不能随意改变)。个人所得税:A.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按照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B.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C.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D.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