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四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运河。唐宋时期,隋开凿的大运河,在经济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唐诗人皮日休有一首《汴河铭》,称赞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杜甫《后出塞》诗云“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芋;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尤其在宋朝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之说。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材料五 大运河充当中国漕运的重要通道历时1200多年。道光五年(1825)江南粮米便改由海运至天津,再转北京。1911年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最窄处不足10米,运输能力大减,不少河段不能通航。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
(1)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京杭大运河对沿岸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京杭大运河的作用逐渐衰落的原因。(10分)
请你谈谈今天大运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新功能。(2分)
(1)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沿河的防洪和农田灌溉;带动了沿岸城市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繁荣;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8分)
(2)原因:海运兴起;铁路修建;城市的兴起,陆路交通的日趋发达;清政府不治理运河;列强侵略。(10分)
新功能: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道;旅游业发展。(其中任意一点2分)
题目分析:(1)根据材料四中的“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可以得出“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这一积极作用;根据“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以得出“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根据‘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可以得出“带动了沿岸城市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繁荣”;“有利于沿河的防洪和农田灌溉”则要由所学知识得出。
(2)根据材料一地图及图例可以得出“铁路修建;城市的兴起,陆路交通的日趋发达”两个原因;根据材料五中的“改由海运至天津”、“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依次可以得出“海运兴起”“清政府不治理运河”和“列强侵略”三个原因。第二问“新功能”则需要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