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进入21世纪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进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如全面取消农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多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等。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中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经济意义。(12分)  

答案

①税收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实施结构性减税有利于推进税制改革,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取消农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减轻部分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题目分析: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结构性减税”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时事的解读能力,可以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税收知识、科学发展观等多角度考虑国家采取此政策的意义。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