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3分)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习惯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它们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东京梦华录》记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中国史·博学人》

材料二 在整个19世纪,英国男子衣橱中必备的衣着,一般是一套白天礼服、一套晚礼服、一件海军蓝的上衣和三四条灰色裤子。礼服是不经常穿的,常穿的是海军蓝上衣和灰裤。……在政府或企业上班的职员,一般都穿一身“公务套服”,以灰暗的颜色为主,白衬衣,打领带,所以这些人又被称为“白领阶层”。与此相反,工厂工人上班时,多穿蓝色工作服,被称为“蓝领阶层”。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

——《世界全史百卷本》

材料三 “(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英)呤唎《太平天国亲历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都城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英国男子日常着装有何特点?(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习俗变化的认识?(2分)

答案

(1)现象:市井娱乐生活繁荣。(2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文人阶层的壮大和市民文化的发展。(3分)

(2)特点:工作服流行;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2分)

(3)现象:广州姑娘衣着打扮西化。(2分)

原因:广州开埠通商;社会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2分)

(4)认识:习俗是一种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是一个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要正确对待,既不盲从,也不抗拒。(2分)

题目分析:

(1)“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可知市井娱乐生活繁荣;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北宋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等。

(2)“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可知工作服流行;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

(3)“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可知当时社会生活西化的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注意习俗变化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要正确对待。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