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8分)

(1)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某钢管的外径,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左图所示,其读数为         cm。

②.如右图所示,螺旋测微器测出的某物件的宽度是___  _____mm。

(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

①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与    (填“桌面”或“长木板”)平行。

②实验时先不挂砂桶,反复调整垫木的位置,轻推小车,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用装有细砂的砂桶通过定滑轮拉动小车,打出纸带。如图4所示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标出,测出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AB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

④用砂桶和砂的重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力F,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加速度a。分别以合力F 和加速度a作为横轴和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描出如图5所示的点迹,该实验小组得到的a-F图线如图5所示。

实验结果跟教材中的结论不完全一致。你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⑤该实验中,若砂桶和砂的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为F。则拉力F与mg的关系式

          ,若要使,则m与M的关系应满足         

答案

(1)5.44cm;5.694~5.698mm;(2)①长木板;②平衡摩擦力;③0.1s;0.46 m/s2;④砂和砂桶质量较大,没满足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⑤

题目分析:(1)①主尺和读数为5.4cm,游标尺的读数为4×0.1mm=0.04cm,故外径的大小为5.44cm;

②测微器的主尺读数为5.5mm,旋钮上的读数为19.6×0.01mm=0.196mm,物件的宽度为5.5mm+0.196mm=5.696mm。

(2)①拉小车的细线应该与长木板平行,因为在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与桌面间是有一定夹角的;

②其目的是在平衡摩擦力,以保证砂桶对小车的力就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③由于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标出,所以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5=0.1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0.46" m/s2

④由图5可知,当外力F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加速度的变化不再与外力成正比,而是变化变小了,说明是砂和砂桶质量较大,没满足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

⑤设砂桶与小车的加速度为a,则mg=(m+M)a,故拉力F=Ma=,要使,则将前式代入后式,解这等式得m与M的关系应满足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选段)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野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②节描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