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3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答案

运动        0.08       慢 

:(1)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0.08m/s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故答案为:(1)运动;(2)0.08;(3)慢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文段,完成1—2题。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作者认为中国学生大都偏重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抽象思维而不敢动手。
     B.作者当初到美国念物理时之所以彷徨恐慌,是因为只会埋头读书,以为埋头读书就能应付一切,
          结果对实际需要毫无帮助。
     C.本文段先从文化背景的影响来分析,指出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然后以个人经验来加以阐
          述。
     D.本文段的中心是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证明实验精神的重要。
2.物理学家丁肇中在1991年写的这篇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致命伤,时至今
     日,你认为这种状况有没得到改变?请举例加以阐述。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