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第二次冒险
①退休教授安德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遭遇,就会激动地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的入迷。
②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找不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③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人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句法语。
④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慌地盯着他。
⑤“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
⑥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也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⑦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德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⑧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德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⑨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⑩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⑾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⑿“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⒀“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关回壁炉的碗橱里。
⒁德国冲锋队员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
小题1:“言语不多”的安德鲁为什么讲到那回遭遇就“滔滔不绝”?文中对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安德鲁千钧一发从哪些情况判断出“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3分)
小题3:既然“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4分)
小题4:文题“第二次冒险”的含义是什么?(4分)
小题1:(1)法国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2分)(2)他们认为救助反法西斯战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2分)
小题2:(1)天已亮了;(2)除农舍外,别无藏身之处;(3)德军正有条不紊地搜索。(每点1分,共3分)
小题3:(1)他们没想到安德鲁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2)没想到正义的力量会如此强大,法国妇女会再次冒死救助的安德鲁。(每点2分,共4分)
小题4:(1)安德鲁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再次向女主人求援。(2)女主人在丈夫因救助安德鲁被杀后,再次冒险将安德鲁藏起来。(每点2分,共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题考查的内容出于文章开头,有为下文张本、引起下文的作用。言语不多的安德鲁在谈到他二战中那段经历时滔滔不绝起来,一是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二是他从这段经历中深深地被法国人民的牺牲精神所震撼。对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描写,以及这对夫妇的行动,反映了他们支持正义见义勇为、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精神。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此题要求概括出安德鲁判断出“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的理由。文章几个地方分别暗示了这些理由,需要把这些筛选概括出来:一是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二是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三是“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深入解读故事情节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的原因,有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精神的意图,从人物心理的角度,德国冲锋队员没有想到安德鲁敢于再次返回唯一的一所房子,而安德鲁觉得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同时安德鲁无处可逃,只能冒死返回;从人物精神的角度看,在民族侵略战争的背景下,女主人没有因为安德鲁害死了丈夫而归罪于他,反而表现出一种民族的大义,这是特殊背景下的一种正义的力量。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本文题目与内容是一致的,主要考查的是通过内容解读题目的含意。二次冒险包括两方面人物:一是主人公安德鲁,他两次像那所唯一的屋主人冒险求助,二是屋主人,两次冒险隐藏安德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