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欧洲28.1%34.2%53.2%61.3%62.0%
中国33.3%29.8%19.7%12.5%6.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洲商品销往欧洲的古老商路是什么?(3分)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2分)

(2)在17、18世纪,推动欧洲“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因素中,除了材料二所提到的“新航路开辟”之外还有哪些?(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例子)(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9分)

答案

(1)商路:丝绸之路。(3分)

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分)

(2)例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 * 宣言》;启蒙运动。(每个4分,答对任意2个可得满分8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例子也可酌情给分)

(3)变化:中国所占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4分)

原因:①中国固守小农经济;②实行海禁和抑商政策,抑制了工业的发展;③受到西方列强侵略;④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展的影响下,欧洲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迅速,导致中西易位。(每点3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9分)

题目分析:(1)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中国古代的商品都是通过丝绸之路贩运到西方的。从材料“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以分析出相应的史观。(2)17、18世纪推动欧洲尽快进入到工业文明的因素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如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的工业革命和思想上的启蒙运动等。(3) 从材料的数据可以分析的出,中国所占的份额在世界上是急剧的降低,欧洲则是所占比重持有上升的局面。原因可以从中国的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政治上的专制统治等角度进行分析。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