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二 由于对葡萄牙的高关税政策,英国本地不宜生产的商品,不能向邻国购买,而必须从一个遥远的国家输入,尽管明知该国的此种商品的品质较差。就这样,为了让国内生产者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将某几种产物输到这一个遥远的国家去,国内的消费者除了要忍受消费低劣的商品外,还要支付国内商品因输出引起的昂贵价格。在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上,英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管理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这些法律比其他通商条例更加严重。一个大帝国建立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顾客大国,使他们只能购买本国各生产者所供给的各种物品。而英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和护卫这个帝国。重商主义的制定者肯定不会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些政策中完全被忽视了。所以它的制定者只能是生产者,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是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到中国的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消费观念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消费观反映的社会现象(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者利益牺牲的原因及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争言洋货”的背景。并谈谈你对“争言洋货”的认识。(6分)

答案

(1)消费观念:提倡等级、崇尚节俭到逾越等级、追求奢华的转变(2分) 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封建制度的衰落。(4分,任答对2点即可得4分)

(2)原因:邻国的高关税政策的影响;(1分)对殖民地掠夺的需求;(1分)重商主义的推行。(1分)

影响;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金;(1分)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1分)

(3)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商品产量增加;(1分)经济危机导致价格下跌;(1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分)

评价:中国近代消费观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1分);存在一定的崇洋媚外的心理,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分)有利于推动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1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1)消费观念:由“与其不孙也,宁固”到“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和“逾国家之禁”可以看出“由提倡等级、崇尚节俭到逾越等级、追求奢华的转变”。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朝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封建制度的衰落等现象是这一消费观念转变反映的社会现象。

(2)原因:应该根据材料二得出。由材料中的“葡萄牙的高关税政策”、“管理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重商主义的制定者……只能是生产者”等可以得出答案。影响:这一问应该结合材料所提到的出处“亚当·斯密《国富论》”和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即当时英国正进行工业革命,所以其消费者利益牺牲是为了生产者(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结果为其发展积累了资金,同时也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

(3)背景:结合材料所提到的时间19世纪70、80年代,可以将所学知识迁移过来回答这一问题。由于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所以其产量大幅增加,就需要国外市场,中国即是其重要国外市场,这是通过鸦片战争之后的不平等条约实现的,再加上材料所提“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所以价格较以前便宜,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评价:应该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既要看到其对中国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其弊端。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