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9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 ′ 的距离s。

⑴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⑵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Ⅱ)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答案

(1);(1分);(2分) ;(1分);(1分)

(2)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2分)圆弧轨道与滑块间有摩擦 (2分)或答空气阻力也得分

题目分析:(1)从A到B,由动能定理得:,则物块到达B时的动能;离开C后,物块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物块在C点的动能;由B到C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由,则.

(2)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误差之外,其他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接缝B处不平滑等.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