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 * * 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四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6分)

(2)据材料三,指出毛 * * 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请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5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4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3分)

答案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6分)

(2)革命史观。(2分) 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3分)

(3)工业革命;政府政策的引导;外来移民。(3分)

(4)不同:中国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4分)

启示:城市化进程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作保障。(3分)

题目分析:

(1)依据材料一“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材料二中“东京……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等信息并依据所学能够发现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是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等。

(2)分析材料三中毛 * * 的观点可见毛 * * 强调了阶级观念,据所学知这比较温和革命史观,第二小问要求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全球史观通俗讲是指人类由孤立走向整体,据此评价通商口岸在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3)分析材料四第一句“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可以归纳出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包括工业革命、政府政策的引导、外来移民等,

(4)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可见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差别在于中国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小问给我们的启示可依据上述材料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