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 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在图的坐标中画出s-t图像。

表一: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102030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04.79.714.819.6
表二: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20406080
1cm高的气泡从

0点开始的时间t/s

03.67.110.814.4
2cm高的气泡从

0点开始的时间t/s

03.46.810.213.6
 

(2) 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小明认为: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_______(大/小)气泡运动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次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根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见图 

(2) 相等时间通过相等的路程(或路程和时间成正比.)(3)大 用小气泡做实验(用较细玻璃管、用较长玻璃管.) (4)先变大后变小.

(1)根据实验数据中,时间和对应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可绘制出路程s与时间t的图象--正比例函数;

(2)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都反映出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是一个定值,说明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从表二中数据不难看出,大气泡运动较快;为解决气泡上升较快,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可通过减小气泡的大小或增大玻璃管的长度方法来实验.

(4)当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根据此现象不难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中加粗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