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第六枚戒指
(美)N.Ptper 邓康延译
  我十七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
  工作对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衣服,才使我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往楼上。
  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珍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派很大的展品橱窗,还有两个专供客人看购珠宝的小屋。
  我的职责是管理商品,在经理室外帮忙和传接电话。要干得热情、敏捷,还要防盗。
  圣诞节临近,工作日趋紧张、兴奋,我也忧虑起来。忙季过后我就得走,回复往昔可怕的奔波日子。然而幸运之神却来临了。一天下午,我听到经理对总管说:“艾艾那个小管理员很不赖,我挺喜欢她那个快活劲儿。”
  我竖起耳朵听到总管回答:“是,这姑娘挺不错,我正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让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
  翌日,我冒雨赶到店里。距圣诞节只剩下一周时间,全店人员都绷紧了神经。
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莫三十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企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
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但我还牵挂着其他事,很快就把他忘了。
  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橱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总管先生激动不安地匆匆赶来,但没有发火。他知道我这一天是在怎样干的,只是说:“快捡起来,放回碟子。”
  我弯着腰,几欲泪下地说:“先生,小屋还有顾客等着呢。”
  “我去那边,孩子。你快捡起这些戒指!”
  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
  当他的手就要触及门柄时,我叫道:“对不起,先生。”
  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枚,那简直不敢想象!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
  “什么事?”他问。他的脸肌在抽搐。
  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什么是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我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猛地,我知道该怎样作答了。母亲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个男人会伤害我。我望着窗外,此时大雾弥漫。
  “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我说。
  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他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低声地说:“也祝你好运。”他推开店门,消失在浓雾里。
  我慢慢转回身,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选自《读者》)
小题1:“母亲”担心“我”做事毛手毛脚,与下文哪一个细节互成照应?(3分)
                                                                             
                                                                             
小题2:文中对“高个男子”作了比较细致的外貌、神态描写,试结合文中语句,从某一角度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3:文中写道:“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小题4:故事中的“艾艾”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小题5: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限60字以内) (4分)
 
 
 
 
 
 
 
 
 
 
 
 
 
 
 
 
 
 
 
 
 
 
 
 
 
 
 
 
 
 
 
 
 
 
 
 
 
 
 
 
 
 
 
 
 
 
 
 
 
 
 
 
 
 
 
 
 
 
 
 
答案

小题1:“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小题2:例如:①“他用一种永不可及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的神态描写,为下文“我”确信戒指就是他偷走的埋下伏笔。②“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的外貌描写,反映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的社会现实。(符合作品主旨、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我”确信戒指就在他手中;二是如果“他”不交还戒指或者事情闹大,“我”必定要失去这份工作。(大意答对即可,两个层面都要答出来)

小题4:印象:如机智、沉着、善良、勤快、富有同情心。理由:略。(谈印象,要求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说理由要求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否则酌情扣分。)

小题5:略

小题1:题目分析:“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与与“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相照应。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2:题目分析:“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莫三十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企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这里对高个子男人进行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寒酸的衣着反映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的社会现实;“他用一种永不可企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为后文他拿了掉落的戒指埋下了伏笔。

点评: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种描写方法各有其作用。比如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

小题3:题目分析:“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我”确信戒指就在他的手里,第二层,如果“他”不交还戒指或者事情闹大,“我”必定要失去这份工作,那么我的命运就会因此而改变。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4:题目分析:“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往楼上。”可见,“我”是一个勤快的人;“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富有同情心;当“我”确信戒指就在他的手里时,我并没有将事情揭穿,而是说“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足见“我”的机智、沉着。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小题5:题目分析:“我”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沉着,找回了那枚戒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想象要求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一般逻辑,语言表达要求简洁生动。

点评:续写,就是根据所提供的故事,从已有的条件出发,去推想故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展开想象,适当构思情节,注意自己接续的部分和先前的故事一定要衔接紧密,浑然一体,重视过度,做到自然贴切,合乎逻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原有故事接续下去,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grants little status to old people. In fact, such a society has a system of built-in obsolescence. There is no formal system for continuing our education throughout our life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rapidly changing knowledge. When our education and job skills have grown obsolete, we are treated exactly like those who have never gained an education or job skills and are not encouraged or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begin anew.As a society becomes more highly developed, the overall status of older people diminishes. Improved health technology creates a large pool of old people, who compete for jobs with the young. However, economic technology lowers the demand for workers and creates new jobs for which the skills of the aged are obsolete, forcing older people into retirement. At the same time, young people are being educated in the new technology and are keeping pace with rapid changes in knowledge. Finally, urbanization creates age-segregated neighborhoods. Because the old live on fixed incomes, they must often live in inferior housing. All these factors — retirement, obsolet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ferior standards of living — lower the status of the aged in society.A century ago, when one could expect to live only to 50 or so, the life span more or less coincided with the occupation and family cycle. But today the average life span allows for fifteen to twenty years of life after these cycles. It appears that our life span is outpacing our usefulness in society.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the status of the aged is lowered by their________.

A.forced retirement

B.inferior housing

C.longer life span

D.fixed in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