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曲折发展,时断时续,最多只能在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时,市场力量才能稍微脱颖而出。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多寡。”“历代经济情况的好坏,主要是依赖充分条件的‘充分’与否,即政府干预的多寡:凡干预较少者,则发展情况较优,否则较劣。”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上卷)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实现了改朝换代的“政治突变”。具体到辛亥革命而言,它确实推动了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同样可以认定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经济突变”,只不过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较长,表现不如政治突变那样激烈而已。

——朱荫责《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同意第一种观点:中国市场经济出现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秦朝的建立,实现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西汉初年休养生息和“郡国并存”,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 “政府干预较少”,商品经济就得到迅速发展,并出现富商巨贾和商业都市,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6分)家庭手工业,尤其是私营手工业,其产品就是为市场而生产。虽然后来“重农抑商”和政府干预行为,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中国古代市场经济在恶劣环境中始终生存并在明清时期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6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中国市场经济“从辛亥革命开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基本成型”。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及“民主共和”思想,群众性反帝斗争的发展,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北洋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都推动了近代市场经济的形成。当时的外商企业、民族工业、家庭手工业,都面向市场生产。(6分)城市民众生活,主要依赖市场。列强侵略逐步瓦解自然经济,导致农民、手工业破产,把他们推进市场。近代城市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扩大。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推动市场经济最终形成。(6分)

不同意上述两种观点,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这一阶段才真正实现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亦可根据评分标准酌情给分。(本大题得分不得超过12分)

题目分析:

注意材料信息“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分别概括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可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回答。如同意第二种观点,可结合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回答。如不同意上述两种观点,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回答。

材料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