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 宋代的“市”: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6分)

答案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6分)

(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4分)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6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中可以概括出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中可以看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些特点比唐以前的市有了很大的进步和不同。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