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时间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          表2: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中国英国西班牙
15801:5.51:11.71:12.12
16351:101:131:13.13
16371:131:13.51:13.13-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三         表3: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4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

(1)秦: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致,不利于商品流通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六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

宋: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四川地区交通阻隔,

(2)变化:中国银价偏高,但到17世纪中期,银价下降到与西欧持平。(4分)

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利用中国银价高、金低价的市场行情,将白银大量输往中国,套取黄金,导致银价下降。(2分)②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2分)③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吸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分)

(3)原因: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4分)

历史背景: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4分)

说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2分)

题目分析:(1)分析秦朝货币演变突出统一这一特点,分别从经济、政治的需要来分析;宋代货币演变突出纸币化这一特点,可分纸币的优点、金属货币弊端、商品经济发展、四川地理因素等方面分析。(2)据材料分析中国银价变化,要注意中国自身的纵向变化以及与欧洲的横向比较。原因可分国内、国际两方面,联系当时中外贸易状况分析。(3)货币国际地位的变化反映是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货币的国际化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