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推断题

贝诺酯是由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如下(反应条件略去):

(1)扑热息痛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生成贝诺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FeCl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

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

D.贝诺酯既是酯类物质,也是氨基酸(3)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跟________mol的H2反应。

(4)写出阿司匹林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人服用贝诺酯或阿司匹林,都能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且有两种产物相同,其中属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扑热息痛可由对氨基苯酚和乙酸酐[(CH3CO)2O]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分)

(1)C8H9O2N (2分)

(2)ABC (3分,错选或漏选1个扣1分)

(3)3(2分)

(4)

(5)

(6)

题目分析:(1)观察扑热息痛的的结构简式,可以确定其分子式为C8H9O2N;(2)生成贝诺酯的反应原理是:阿司匹林羧基脱去的羟基与扑热息痛羟基脱去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二者的其余部分结合成贝诺酯,因此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故A正确;阿司匹林的官能团只有羧基、酯基,扑热息痛的官能团是酚羟基和肽键,前者遇氯化铁溶液无明显变化,后者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则氯化铁溶液是鉴别二者的最佳试剂之一,故B正确;贝诺酯的官能团是酯基、肽键,扑热息痛的官能团是酚羟基和肽键,羟基比酯基亲水,则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故C正确;贝诺酯的官能团是酯基、肽键,不含氨基和羧基,因此不属于氨基酸,具有酯类和二肽类有机物的结构,故D错误;(3)1mol阿司匹林含有1mol羧基、1mol苯环、1mol酯基和1mol甲基,其中羧基、酯基、甲基都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只有苯环与3mol氢气能发生加成反应变为环己烷结构,则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4)1mol阿司匹林与1mol水完全反应可生成1mol邻羟基苯甲酸、1mol乙酸,1mol邻羟基苯甲酸最多与2molNaOH反应,1mol乙酸最多与1molNaOH反应,因为羧基和酚羟基都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则1mol阿司匹林能与3molNaOH溶液共热反应;(5)阿司匹林水解可生成邻羟基苯甲酸、乙酸,贝诺酯水解可生成邻羟基苯甲酸、乙酸、对羟基苯胺,前者的水解产物无对羟基苯胺,则二者水解产物都含有邻羟基苯甲酸、乙酸,邻羟基苯甲酸属于芳香族化合物;(6)对羟基苯胺氨基中的氢原子与乙酸酐中的CH3COO—结合生成乙酸,二者的其余部分结合生成扑热息痛,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2量、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等。

问答题

案情:2004年4月,北京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分公司经理黄某与本单位副经理李某、销售科长郭某一起,将13万余元货款投入他们在深圳开办的一家美食城,该美食城因为经营管理不善亏损,货款无法收回。另外,李某在担任北京某汽车有限公司经销部副部长期间,从某公司收货款20万元,并提走2辆高级轿车。后李某将该公司欠该汽车公司的货款冲减了32万余元,从而将这20万元货款非法占有。
2006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黄某、李某、郭某涉嫌挪用公款贪污罪提起公诉。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三被告人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其行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而构成挪用资金罪;对人民检察院指控李某非法占有该汽车公司20万元货款的行为,认定不构成贪污罪。后以挪用资金罪分别判处三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至6个月不等的刑罚。一审宣判后,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2007年7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三被告人均系某汽车集团(国有企业)委派的干部,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13万余元进行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李某具备贪污罪的主体身份,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检察机关的抗诉理由成立,予以采纳。于是撤销一审判决,分别改判黄某、李某、郭某有期徒刑3年、13年、1年。
问题:

本案的抗诉应当由哪个人民检察院提出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