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中国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⑴写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区名称。

        地区 ②        地区

       地区 ④       地区

⑵①区与②区的界线大致是通过中国地理区域图                   一线。大致与      等温线和      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⑶①区主要种植              (粮食作物);②区是我国           (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河流无        现象。③区著名的果品有            (至少写出两种)这里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                     

⑷③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④区气候高寒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1)北方 南方 西北 青藏

(2)秦岭-淮河  0℃  800 

(3)葡萄、哈密瓜; 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  小麦 水稻 结冰 

(4)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很难到达;海拔高,气温低  

题目分析:

(1)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从图上可以看出: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3)③西北地区著名的果品有葡萄、哈密瓜等,这里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①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②南方地区粮食作物是水稻,因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无结冰现象。

(4)③西北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气候干旱,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很难到达;④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今天的生物圈是自然界漫长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史的积淀。整个生态圈中的格局也是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生态圈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使生态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总是达到一种有序状态。旧的有序状态破坏了,经过自我调节又达到一种新的有序平衡态。生态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来源于生物乃至生物DNA的自我调节机制,或者说是DNA自我调节机制的发展或宏观形态。在这里,微观调节机制与宏观调节机制是全息的。倘若DNA没有自我调节机制,那么整个生态系统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生态进化了就不可能了。可以说,DNA是一个生态微观全息元,它是整个生态史的缩影,它凝聚着整个生态圈中生态变化、演化的信息,它是宏观变化的微观反映。 

DNA对生态信息的记录是以生物体为中介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个体行为的变化是对生活环境变化的适应,如果变化了的生活环境具有稳定性,那么生物的行为、特征等也就具有稳定性。生物在这种稳定性中形成起来的行为、特征等就会逐渐内化到DNA中去,成为生物的本能。生物的多样性就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多样性造成的,是生物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是生活环境多样性在生物主体上的显化。这在岛屿生态系统中比较明显,由于在岛上群落生活环境的单一性,就引起了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简单化。这种简单化招致生态小生活环境数量的减少以及各类组成的贫乏,生态系统的简单化,也改变着竞争和捕食的因素,并给例如不会飞翔的鸟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生活环境的变化又导致了对某物种的自然选择,使某些不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迅速消失,适应者迅速发展起来。可见物种也是生活环境变化的结果。

对于“生态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来源于生物乃至生物DNA的自我调节机制,或者说是DNA自我调节机制的发展或宏观形态”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生态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归根结底来源于DNA的自我调节机制

B.可以通过生物及生物DNA的自我调节机制来解释生态的自我调节

C.也可以说,生态的自我调节机制来源于DNA自我调节机制的发展或宏观形态

D.DNA自我调节机制的宏观形态表现为生态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