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患者女,66岁。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手术行脾切除术,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术后第2天出现无尿,应用呋塞米治疗无效。目前,每天的补液方案应采取()

A.口服液体

B.按基础需要量+额外丧失量补液

C.按基础需要量+额外丧失量的1/2补液

D.按基础需要量+额外丧失量的1/3补液

E.按显性失水+不显性失水-内生水的公式补液

答案

参考答案:E

解析:人体内的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①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每日尿量至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②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这种蒸发的水分是比较恒定的,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的水分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的水分将增加100ml。③肺呼出水分: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分约400ml。这种水分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④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820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100ml左右从粪排出;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水分总量约2000~2500ml。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正常人摄入的水分与排出的水分是相等的,人体每日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这些水分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分。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分(内生水)约200~400ml。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而每天的补液量=显性失水量+不显性失水量-内生水量,故答案应选E。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审稿题:审读短稿 ,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 (本题 2 0 分)出版物的两端,一端是作者,另一端是读者。他们之间虽然不乏个别的联系,但总体来 说是缺乏沟通和联系的,编辑正好成了沟通两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编辑要牢固树立作者观念,要充分尊重作者从事创作的权利, 尊重作者的劳动, 注意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和修改权。当然,有时编辑也可以少量更改作者的学术观点。 当与作者就稿件内容产生分歧时,编辑要区别情况予以妥善处理:如涉及重大政治问题,必须与作者交换意见,平等协商,争取达到统一;如是其他问题,应无条件地接受作者意见,不宜再多讲自己意见并与作者讨论 。编辑为读者服务,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读者的需求是出版物生产的前提,编辑没有引导读者的责任。为读者生产的出版物,其内容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编辑工作决定的。编辑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印制发行等,都对出版物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而编辑工作的好坏 又与编辑 人员 的素质密切相 关 。这就 要求编 辑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政治 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 素质。我国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即凡在图书、期刊、杂志、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内承担内容加 工整理或装帧和版式设计等工作的编辑人员 , 在各类出版单位内承担校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 织的出版 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取得规定级别的职业资格,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初级资格是可以从事出版专业工作的“入门”条件 。凡取得初级资格的编辑人员,可以受聘担任编辑职务。编辑与作者、读者围绕出版物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构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替代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编辑工作、 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