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

材料二

十六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十七世纪约在21010担以上,十八世纪增至8889241担以上。十九世纪仅前四十年输出数量十分庞大,约1500万担,比十八世纪100年的总输出量净增600余万担……输入茶叶的国家,十七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而荷兰是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它的茶叶输入总量约为2万担,是英国茶叶总输入的20倍,俄国仅为10担右,其它国家则更少……十八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中英国取得支配地位,总量为400万担,约占中国茶叶总输出量的45%,欧洲输入量的50%。美洲、大洋洲、非洲市场均由荷、英国转口输入茶叶……十九世纪则是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

——摘编自2007年《茶叶通报》

材料三

在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中尽管在中国出口差价变化不大,由于市场“物以稀为贵”和欧洲各国征收茶叶高额税收,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帕来品,完全“是一种奢侈品”,“茶价异常昂贵”,有所谓“掷三银块而饮茶一盅”之说。……十七、十八世纪一些国家将茶价下调,茶叶才逐渐走向普通百姓。

——摘编自2007年《茶业通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叶贸易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变化,并予

以评析。(17分)

答案

(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回答任四点8分,每点2分)

(2)变化一:对外贸易迅速发展。(3分)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工业革命带来交通革命,东西方贸易便利;欧洲市场茶价下调,消费量大增;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收入。(8分)

变化二:经历由荷兰主导到英国主导的变化(主导茶叶输入国由荷兰到英国)(6分)

17世纪荷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经济实力欧洲第一;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有大量的销售市场;有利于英国资本积累。

题目分析:

(1)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茶叶贸易促进了纸币的流通;“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经济城镇兴起;“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地域商人出现,增加了财政收入;“(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2)依据材料概括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变化:“十六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十七世纪约在21010担以上,十八世纪增至8889241担以上。十九世纪仅前四十年输出数量十分庞大,约1500万担,比十八世纪100年的总输出量净增600余万担。”出口数量迅速增加;“十七世纪主荷兰是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十九世纪则是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结合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殖民扩张等知识分析中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并作出评价。

判断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