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明威,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早期作品《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而有“文学硬汉”之称的海明威表现“硬汉性格”的作品则是《老人与海》,并因这部作品于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冰山原则”。

B.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是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荀子》,共32篇。他主张人性恶,强调学习对个体后天成长的教育作用,所以极力“劝学”。

C.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以沉郁顿挫为主要艺术风格。因其诗歌忧国忧民和格律严整而被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登高》被誉为“七言律诗第一”。他和元稹倡导了唐代新乐府运动,明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即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D.与温庭筠齐名“温李”的李商隐,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因受牛李党争的影响,长期遭受排挤,潦倒终身。《锦瑟》的主题有“悼亡说”“自伤身世说”等,《马嵬》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前者多用典,后者用对比来作辛辣的讽刺,把批判的锋芒对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答案

答案:C

杜甫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但并没有倡导“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是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也是白居易。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949—200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全省城镇人口由437万人增加到782万人,年均增长7.5%,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2.2%)的3.43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12.4%迅速上升到1957年的18.7%。
第二阶段:1958—1978年。195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5%,196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达到20.62%。1961年起城镇人口总数开始减少,1970年降至最低,城镇人口比重仅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为12.5%。此后开始缓慢回升,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13.7%,乡村人口总数为5033.55万人,占总人口的86.3%。20年间,全省城镇人口减少了2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1979一1989年。这期间,建制镇由1979年的115个增加到1989年的392个;城镇人口由874万人增加到1366万人,增长了56.1%,年均增长4.55%,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61个百分点。
第四阶段:1990一1997年。这期间,全省省辖市(地级市)由11个增加到13个,县级市由14个增加到31个,建制镇由522个增加到1018个;城镇人口增长46.2%,年均增长5.58%,城镇人口比重由21.56%提高到29.85%,上升8.2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8个百分点。1997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2133.65万人。
第五阶段:1998—2008年。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由2262.47万人增加到4168.48万人,年均增加190.60万人,增长84.24%,年均增长6.30%,2008年,城镇人口比重比1998年的31.5%多2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2.28个百分点。

1997年江苏省建制镇数量比1979年多( )。

A.3.18倍
B.5.42倍
C.7.85倍
D.8.8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