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山东各界代表到北京请愿,代表团在济南起程之际,山东父老环跪车站,泣不成声,嘱代表等“请求不遂,不得生还”。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代表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6月28日是和约签字之日,旅法华工和留学生3万余人,奔走呼号,强烈要求北京政府代表拒绝签字。他们围住了代表的寓所,不准代表出门。扬言“如果出门,当扑杀之”。 ——摘自《中国历史》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政治运动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席和会的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五四运动。

(2)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3)全国人民强大的压力。

(4)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探求真理。追求崇高的理想。理论联系实际。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处 阙: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
(3)王命急宣     或:___________
(4)多趣味      良:___________
2.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了三峡山的挺拔俊秀。
B.文章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写了三峡的景色。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描写出夏日三峡的水流湍急。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出了三峡水落差大的特点。
4.第④段写了秋水,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凄”“哀”两个字,表现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庆市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的入口处,参观者一进入,脚就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不时传到游客的耳畔。请你说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