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资金的流动反映了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 时间 | 标志 |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 秦代 |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 汉武帝时 |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 唐高祖时 |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 宋代 |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
——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
材料三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1894年估计约有1亿美元,1914年时已经增至9.6亿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四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 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据黄益平《欧元危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世纪后欧洲货币流入东方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时中国对列强的资本输出有何积极回应?〔10分)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意义方面评述“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6分)
(1)原因:①秦: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致,不利于商品流通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六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出其中1点给2分)
②宋: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之间商品交流频繁,货币流通量大;(2分)四川地区交通阻隔,金属货币使用不方便。(2分)
(2)原因:①欧洲人消费结构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东方的商品;
②生产力有所提高,个人收入增加,提高了消费水平;
③殖民掠夺到的大量黄金货币,为在东方购买商品提供了条件;
④东方商品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传统优势;
⑤东方自然经济的盛行和闭关政策,对西方商品需求不高。(答对3点给6分)
(3)特点: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增长迅速;(2分)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的赔款即对中国的暴力掠夺。(2分)
反应: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推行较为全面的改革——清末新政;(2分)日益壮大的民族资产阶级掀起要求实现民主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分)思想上出现实业救国思想(或者兴办实业的热潮)。(2分)
(4)背景: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或欧洲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联系)(2分);
内容:欧元成为欧洲统一流通货币(2分);
意义:欧元的诞生进一步促成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极大冲击了原有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2分)
题目分析:
(1)首先注意审题,要求回答秦、宋两个朝代货币演变的原因。秦代统一了货币,原因是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致,不利于商品流通和国家的统一和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宋代,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出现在四川,应考虑四川交通不便的因素。
(2)15世纪后欧洲货币流入东方,意味着欧洲在东西方贸易出现逆差,居于入超地位。原因应从两大方面考虑,一是西方为什么需要更多的东方商品,为什么可以购买东方的商品,二是东方较少进口西方商品的原因。第一方面,原因有西方的生产力提高,个人收入增加,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消费结构离不开东方商品,殖民掠夺得到大量黄金,东方商品的优势;第二方面,主要是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导致东方购买的西方商品较少。
(3)材料三涉及的资本输出的特点,明显有两处,前半部分说明输出资本数量增长,后半部分说明了资本输出的资金来源。第二小问首先注意题目所涉及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次是积极方面的,相关史实有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实业救国思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发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4)背景应考虑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与区域化。材料中“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反映出内容。欧元“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反映出欧元加快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另外影响还应考虑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即推动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