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12分)              歪 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契约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里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灵魂的巢》,作家出版社2005年9月版。有删改)
小题1: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
事件
歪儿坐庄
歪儿挨骂
歪儿扔下铁罐
歪儿回来
感情
 
 
 
 
小题2: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2分)
小题3:第⑤段划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3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歪儿的眼睛是如何被“点亮”的。(3分)
答案

小题1:拿他取乐 有点不安 深感内疚 亲密快乐

小题2: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小题3: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

小题4: 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

小题1:

题目分析: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解题时,要理清行文脉络,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归纳。如本题中,对“歪儿坐庄”的记叙中,抓住“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可看出大家时拿他取乐;从“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可把握到“我”有点不安;从“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把握到“我”深感内疚;从最后一段中大家对他的态度以及我有一次掩护他的叙述中,把握到伙伴们和歪儿的亲密快乐。

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2: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题目分析:考查对重要句子表达效果的理解。解题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看看在内容、结构上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如本题中前面具体形象的描绘了歪儿的疲于奔命,可看出这儿有“对比”的作用;后文中叙述了“我”对的歪儿掩护,可得知有“铺垫“作用。

小题3:

题目分析: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再结合具体情境来回答,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即可。

考点1: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考点2: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4: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并理清文中的感情线索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本题中,本文表现了“要多关爱弱势群体”的主旨,那么就能明确“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

材料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 * ,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材料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2)材料二: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指的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始实行以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有何历

    史意义?

                                                                                                                                                            

                                                                                                                                                            

(3)你从材料一、材料二得到了什么启示?

                                                                                                                                                            

(4)材料三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材料二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系?在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问答题

某市建筑公司承建的工贸公司职工培训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建筑面积24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划竣工日期为2007年8月8日。

2007年4月28日,市建委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有关规定对本项目进行了安全质量大检查。检查人员在询问项目经理有关安全职责履行情况时,项目经理认为他已配备了专职安全员,而且给予其经济奖罚等权力,他已经尽到了安全管理责任,安全搞得好坏那是专职安全员的事;在对专职安全员进行考核时,当问到《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检查项目的保证项目有哪几项时,安全员只说到了“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两项;检查组人员在质量检查时,还发现第二层某柱下部混凝土表面存在较严重的“蜂窝”现象。

检查结束后检查组进行了讲评,并宣布部分检查结果如下:

(1)该工程《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等分项检查评分表(按百分制)实得分分别为80分、85分和80分(以上分项中的满分在汇总表中分别占20分、10分和5分);

(2)《起重吊装安全检查评分表》实得分为0分;

(3)汇总表得分值为79分。

[问题]

1.项目经理对自己应负的安全管理责任的认识全面吗?说明理由。

2.专职安全员关于《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中保证项目的回答还应包括哪几项?

3.该工程的混凝土表面的“蜂窝”现象应该知何处理?

4.根据各分项检查评分换算成汇总表中相应分项的实得分。

5.本工程安全生产评价的结果属于哪个等级?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