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有在西方,才出现过大量的城市共同体。……要发展一个城市共同体,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且还得有下列特征:(1)防御设施,(2)市场,(3)自己的法庭以及——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4)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5)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在政治性的定义里,(西方)城市的特征就是作为上述权利之担纲者的、一个特别的市民身份团体的出现。

——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没有公社自治所体现的共同体占有的城市特权。……没有形成行会争取自治的强大运动,相反,却起着补充官府行政空白的作用。行会上层以个人资格捐官买官,得到散官头衔后更易服色。在西欧,城市以公社为单位取得特许权,中国则是个别上层分子与官府、贵族勾结,以个人身份取得某些特权。”“中国地缘性纽带的村社组织在井田制崩溃时已经破坏,残存的是血缘宗法纽带而不是地缘纽带,因而行会受到官府控制,没有独立的城市法庭。”

——朱寰《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各自主要特征。(1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9分)

答案

⑴西欧:独立性或自主性,(2分)有一定的民主性,(2分)以工商业为主,(2分)是一个共同体。(3分)(共9分)中国:没有白治权,(2分)是政治军事中心,(2分)以个人身份谋取某些特权,(2分)不是一个共同体。(1分)(共7分)

(2)西欧: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市民意识的觉醒和民间团体的出现,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基础的形成。总之,推动了西欧近代社会的到来。(6分)

中国:因为缺乏工商业经济和市民精神,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没有多少影响。(3分)

题目分析:

(1)逐句对比材料一、二,概括各自特征,对比考虑,类似于比较不同之处。中国城市没有自治权,西欧城市具有自主权,有一定的民主性;中国城市是政治军事中心,西欧以工商业为主;中国城市以个人身份谋取某些特权,不是一个共同体,西欧是一个共同体。

(2)对社会转型的影响从向资本主义过渡方面来考虑。西欧城市的优点在于工商业发展和自治传统,其影响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经济上,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政治上,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基础的形成。中国城市缺乏工商业经济和市民精神,因此不利于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