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A、B、C三点中,表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是______ _____。(填字母和名称)

(2)图中黄河最大的支流是______ _____。(填字母和名称)

(3)黄河上著名的水电站④为_____________水电站。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⑤________平原, ⑥__________高原。

(5)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是                                   

针对此问题治理的关键是                                         

(6)有关黄河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第二大河   B.是我国第二大河   C.含沙量世界最大的河流  D.有巨大的航运价值 

答案

(1)A  桃花峪

(2) ①渭河  

(3)  ④龙羊峡 

(4)华北   黄土 

(5)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河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6)C

题目分析:

(1)黄河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口至河南省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故表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是图中的A点桃花峪.

(2)黄河流域内支流较少,主要是位于山西省的②汾河,还有位于陕西省的①渭河;其中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3)黄河从青海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大部分流经于青藏高原上,河道迂回曲折,两岸多湖泊沼泽,河水清浅稳定.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总落差1 3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游比较大的峡谷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在这些峡谷修建了一系列水电站,读图看可知④为龙羊峡水电站.

(4)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⑥黄土高原和⑤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注入渤海.

(5)黄河的中游流经了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这里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得不到保护,在夏季多暴雨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大量的泥沙被携带,到下游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高高在上的“地上河”;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理黄河所携带的泥沙,所以治沙是其治理关键,主要措施是:在上、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在下游加固堤坝或修建水利工程等.

(6)是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不是我国第二大河,主要原因是黄河水量不是我国第二,珠江的水量是我国第二;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成为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的航运价值不大.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关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如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节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作者举“推敲”为例,要说明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

B.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C.韩愈的修改并不像古今所称赏的那么恰当。

D.究竟“推”、“敲”哪一个恰当,只有贾岛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