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快。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已经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更是显现无遗。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抗强风、暴雨、地震、雪压等极端恶劣天气的试验,在面对灾害时,光伏独立发电产品往往能够平安度过。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

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其既可以为农牧民提供家庭用电,又可以驱动水泵灌溉农田。这些地方光照强、遮挡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我国的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1平方公里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我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1% 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

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内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的扶持和鼓励。

(取材于2013年《科技生活》陈雷博的文章)

链接材料:

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其特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受到各国企业组织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小题1:下列是为第一段横线处补写的句子。其中最能够使文意完整,贯通的一项是(3分)

A.光伏发电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

B.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另一种说法

C.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很容易理解的

D.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一种应用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光伏发电系统属于新兴的能源产业。有传统的煤电水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受到很多国家高度重视。

B.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所以城市住宅区、机场、医院的照明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

C.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拥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被称为救命能源。

D.我国荒漠面积非常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地理条件和基础能源。E.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小题3:下列为本文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来居上的光伏发电

B.光伏发电纵横谈

C.光伏发电与太阳能

D.光伏发电在中国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D

小题3:B

小题1:题目分析:前文说的是光伏发电以及一些联想,后文是光伏效应的定义。横线处必然从光伏发电过渡到光伏效应,故AC选项错误,由后文可知,光伏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原理,所以B项错误。此处需要填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小题2:题目分析:“可以不依赖城市网供电”是因为独立发电而不是并网发电,文中链接材料说“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故B强加因果。“我国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显然不可能“十分成熟”,故E错。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寻找两处错误。注意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小题3: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本文未涉及光伏发电对其他能源或者发电系统的超越,故A错;太阳能是光伏发电系统过程中一个重要条件,本文介绍的是光伏发电,故C错;本文不止介绍光伏发电在中国的优势,还介绍了光伏发电的原理和应用,故D错。标题的意思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标题的好坏对于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作用,不容小视。标题应该注意准确美、鲜明美、简洁美、形式美、韵律等。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由单选和多选组成。)

甲公司2007年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国家2007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2007年年末结账时,需要对下列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依据风险性质和特征确定的A组应收账款的余额为9 6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8 100万元;2007年1月1日,该A组应收账款余额为7 60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为1 400万元。
(2)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的账面成本为8 560万元,其具体情况如下:
①A产品3 090件,每件成本为1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3 000万元,其中2 000件已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其余A产品未签订销售合同。
A产品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1.1万元,预计销售每件A产品需要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15万元。
②B配件2 800套,每套成本为0.7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1 960万元。B配件是专门为组装A产品而购进的。2 800套B配件可以组装成2 800件A产品。B配件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套0.6万元。将B配件组装成A产品,预计每件还需发生成本0.3万元。
③C配件1 200套,每套成本为3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3 600万元。C配件是专门为组装D产品而购进的,1 200套C配件可以组装成1 200件D产品。C配件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套2.6万元。D产品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4万元。将C配件组装成D产品,预计每件还需发生成本0.8万元,预计销售每件D产品需要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4万元。D产品是甲公司2007年新开发的产品。2007年1月1日,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45万元(均为对A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07年对外销售A产品转销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
(3)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的有关情况如下:
①X设备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系2004年10月20日购入,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月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68万元,累计折旧为26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120万元;预计该设备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为132万元。
②Y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 600万元,系2003年12月18日购入,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已计提折旧640万元,此前该设备未计提减值准备。
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870万元;预计该设备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为900万元。
③Z设备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系2004年12月22日购入,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2月31日Z设备已计提的折旧为225万元,此前Z设备未计提减值准备。
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325万元;预计该设备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为400万元。
(4)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的有关情况如下:
甲公司2006年1月1日取得的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300万元,公司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无法合理预计其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甲公司在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10年的期限摊销,有关金额允许税前扣除。
经减值测试,2006年12月31日其可收回金额为280万元,2007年12月31日其可收回金额为270万元。
(5)2007年12月5日购入的某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为2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210万元。
(6)2007年10月10日取得的一项债券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至2007年12月31日,其摊余成本为5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47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07年的利润总额为5 000万元。甲公司未来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根据有关规定,相关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假设甲公司对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一致。
(4)甲公司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后,其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保持不变。
(5)假定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均于年末确认。
(6)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面问题(单位以万元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甲公司2007年应交所得税发生额为( )万元。

A.1 650

B.1 839.75

C.1 500

D.1 6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