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唯灵魂不可征服
剑 梅
纳尔逊·曼德拉,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铺天盖地。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等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
曼德拉却是异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栈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
独对铁窗的漫漫岁月里,曼德拉时常念诵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的诗篇《不可征服》,末段俨如誓言:“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折磨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谁的一生不曾经过彷徨的挣扎?而风雨中始终抱紧自由,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选自2013年6月28日《国际先驱导报》)
【相关链接】
2013年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在曼德拉的一生中,他留下了无数的遗产,这些遗产将激励着后人永远向前。
谈种族: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谈渴望:“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谈解放: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种族主义者同样也是囚徒,他们“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谈自由:“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谈伊战: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我们看见了美国和布什的一举一动,到底谁是世界的威胁?谈退休:“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一段说:“曼德拉是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是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该段高度概括了曼德拉的功绩,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B.这篇传记,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分节点介绍了曼德拉一生的主要事迹。
C.被翻译成英文的《光辉岁月》之所以能够让曼德拉潸然泪下,是因为歌词触动人心,激起了曼德拉情感的共鸣。
D.这篇人物传记,相关材料的链接完全可以删掉,因为正文内容已将曼德拉的伟大形象充分展示了出来,没必要再画蛇添足。E.文本标题《唯灵魂不可征服》,既是说明曼德拉的淡泊名利不可征服,更是说明曼德拉永恒的信念不可征服。
小题2:纳尔逊·曼德拉这一伟大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小题3:这篇传记为了刻画传主,除对传主详细刻画外,还大量引用了一些他人材料及链接材料,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小题4:纳尔逊·曼德拉是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是什么?谈谈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8分)
小题1: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小题2:纳尔逊·曼德拉这一形象具有如下特点:①他激昂慷慨,坚贞不屈;②他爱好和平,追求自由;③ 他慈祥善良,宽厚包容;④他富贵不能淫,淡看名和利。(需适当结合文本分析。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小题3:大量引用他人材料及链接材料有如下作用:①使传主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突出了主题。如引用《光辉岁月》和英国诗人威廉·亨利《不可征服》的材料,目的是高度颂扬曼德拉这位慈祥的老人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全方位展示了曼德拉的人生信条。 ②大量材料的引用使传记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引起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对传主产生无限的崇敬。
小题4: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曼德拉之所以受到最高敬仰,是因为:①曼德拉坚定的意志、永恒的信念值得人们敬仰,为了南非的自由和民主,他敢于与不平等的黑暗社会斗争,他受尽了凌辱,在长达27年的牢狱生活中,他用信念支撑着自己走向了光明;②曼德拉伟大的人性值得人们敬仰;他是新南非的国父,功高盖世,然而在权力的面前,他能够急流勇退,淡泊名利,这种伟大的品格常人难以做到。③曼德拉留给了世界众多的政治遗产,这值得人们敬仰,他对人生、对民族、对战争等的看法,高屋建瓴,很有见地,都值得这个时代的人们去思考。④曼德拉受到世人的极大敬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一个人生活于这个时代,不是靠金钱、权利赢得人们的敬仰,而是需要拥有坚强的意志、伟大的人性赢得尊敬,我们可以不伟大,但可以拥有正直、善良、包容等,这些就足以让一个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启示有理即可给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文字进行对比,以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严格按时间顺序”的表述不对,文本先倒叙,主体部分才是按时间顺序。D项说“相关材料的链接完全可以删掉”是不对的,不能去掉,链接材料是对曼德拉形象的有益补充。E项错误在于,不可征服的是信念。
小题2:
题目分析:回答此题,要概括文本中某一形象的特点,应该先将文本中有关这一形象的描述文字筛选出来,然后进行概括。根据文本中“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一语,可归纳出他激昂慷慨、坚贞不屈的特点;根据文本中“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一语及其他叙述,可归纳出他爱好和平、追求自由的特点;根据文本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一语,可归纳出他慈祥善良、宽厚包容的特点;根据文本中“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一语,可归纳出他富贵不能淫、淡看名和利的特点。
小题3:
题目分析:一般来说,在传记文章中引用他人材料和链接材料,可以使使传主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使主题更突出;可以使传记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比如文本中引用《光辉岁月》和英国诗人威廉·亨利《不可征服》的材料,就全方位展示了曼德拉的人生信条。
小题4: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应首先明白,要分析曼德拉受到最高敬仰的原因,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归纳曼德拉所具备的优点。曼德拉有坚定的意志、永恒的信念,这是受到景仰的原因之一。曼德拉具有伟大的人性,在权力的面前,他能够急流勇退,淡泊名利,这是值得人们敬仰的又一原因。曼德拉留给了世界众多的政治遗产,这是值得人们敬仰的再一原因。至于曼德拉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应该从中学习的东西,比如,:人活在世上,不是靠金钱、权利赢得人们的敬仰,而是需要拥有坚强的意志、伟大的人性赢得尊敬,等等。